封丘县陈桥镇:唱响融合发展富民曲 精心精致编织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0-08-30 13:12:10 作者: 封丘县陈桥镇

【河南经济论坛讯】

通讯员 刘山峰 王建玲)

千年陈桥十年搏,文旅旧貌换新颜。封丘县陈桥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景区、景点星罗棋布、交相辉映。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驿,中国历史在此改写;“鸟类的天堂”国家级湿地东湖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陈桥之桥”历史和传说从桥上走来,未来和梦想从桥上起步;“中州水镇”、“五湖水系”、“花海封丘”琳琅满目......这既是外地来客的感叹,也是陈桥百姓的心声,更是全镇坚持景城合一、发展全域旅游的结晶。

(新乡市市委书记张国伟调研陈桥镇五湖水系工作)

近年来,陈桥镇依托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产业,促进就业,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推进滩区百姓迁建工作,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一个 全新的陈桥正向我们徐徐走来。

唱好”扶贫”戏---突出着重点 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一道实现小康,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陈桥镇把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依托生态、旅游、产业等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善人居环境,唱好脱贫攻坚的”扶贫”戏。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042户、3246人,其中稳定脱贫932户、2962人,全镇贫困发生率 0.58﹪。

把责任扛在肩上。陈桥镇以对党中央、对人民群众、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脱贫攻坚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标尺,与党中央、省、市、县保持高度一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使出滚石上山的拼劲、干劲和韧劲,众志成城,背水一战,加快补齐工作短板,以党建工作统揽全局,推行“党建+精准扶贫”、“党建+重点项目建设”等,通过抓学教活动促整体提升、村级整顿促建强村级班子、“关键人员”促作风转变“三抓”活动,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坚持以上率下,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和全县基层走访日工作制度,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逐户走访,了解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贫困户政策享受情况,档卡信息登记与实际是否相符,是否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把民生放在心上。该镇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对全镇1042户贫困户实施“星级评定”计划,以评促改、以评促扶、以评促进。利用每周帮扶日,组织站区、村“两委”干部、群众代表,分别对各村贫困户进行“十看十评”,逐项打分,评定一至五星的星级档次,畅通与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总体目标,抓安全、保质量、促进度,全力开展迁建工程建设,高标准严要求打造滩区迁建安置区。完善组织架构,各搬迁村建立了联户代表制度,成立迁建理事会,完善迁建组织架构,为全镇顺利搬迁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目前,陈桥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3标、5标项目已获得新乡市优质结构工程,正在申请省级优质结构工程;7标项目正在积极申请新乡市优质结构工程和新乡市文明化工地,已进入最后验收阶段。

把问题摆在面上。扎实开展“查弱项、补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围绕贫困户的联系电话、银行账号、劳动力状况、家庭人口数、年龄、务工时间、务工地点、住房面积、耕地数、在校生状况,各项扶贫政策是否到位等措施逐人逐户核查对照。进一步压实帮扶责任人责任,镇扶贫办组织指导帮扶责任人开展工作,确保入户核对信息精准性。加强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按程序纳入管理系统,纳入帮扶范围,为全镇脱贫攻坚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查补提”活动发现问题466条,已完成整改460条,上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6条,整改率为98.7%。

打好”生态”牌---选准切入点 推进新农村建设引爆乡村旅游

该镇以特色小镇为核心,深度挖掘资源,高端策划开发,以游兴村、以游富民,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把乡村旅游培育成为全县旅游产业的新业态和增长极,努力走出一条富有陈桥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处)

(陈桥驿)

“品牌文化”添动力。该镇以宋源湖湿地风景区、黄河湿地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资源和陈桥驿站、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等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着重发展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经济,融入开封宋文化旅游圈;通过举办黄河廊道自行车比赛、油菜花节、农民丰收节等一系列的重大节日活动,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有力的提升陈桥宋源湖湿地景区及陈桥宋源文化的知名度,大大促进陈桥商贸和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升级,使全镇乡村旅游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举办了以“国潮花海趣封丘”为主题的第四届油菜花生态旅游季,实行一票游两园+俯瞰黄河模式,吸引省内外游客数十万人次,带动旅游经济达1000万左右。成立东湖研学基地,通过传承发扬湿地文化、宋源文化和黄河文化,让游客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自然的魅力和文化历史的厚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