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经得起推敲。不过这推敲一词分开来看只是两个动作,为何放在一起具有了品味、琢磨之意?这就要归功于贾岛和韩愈了。
诗人贾岛夜访友人,而友人外出不在家。但夜色静谧、山谷幽邃,贾岛便诗兴大发,作诗一首。然而在归途中,他一直低头思考一个字,骑着自己的小毛驴晃晃悠悠地走在主干道上。不料,冲撞了韩愈的车队。车队侍从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询问他低头走路的原因。贾岛答道:“我在琢磨,是‘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比较好。”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自是惜才爱诗之人,想了片刻说“敲字更好。”
到底是“推”好还是“敲”好,自古以来是有争议的。敲字虽然显现出周围环境的寂静,但是却有了疏离感。贾岛拜访好友,用“推”更显得关系自然熟悉。不过这些因素阻挡不了贾岛、韩愈的对话成为典故。推敲一词也由此典故引申出琢磨、思考之意。
贾岛在推、敲二字中纠结,而王安石却在十几个字中来来回回纠结,终写出旷世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开始,王安石用的是“到”,后来觉得不好换成了“过”,又改为“入”,旋即改为“满”,试了十几次,最终定为“绿”。这样对比着品味,越是能发现“绿”字用得巧,简直是神来之笔。到、过、入只是将春风拟人化,写出了春风发出的动作。满虽不落俗流,但是不够清新。而用绿字,化结果为动作,将形容词“绿”活用成动词“吹绿”。这样不仅写出了春天的到来,春风拂过大地的动态,也写出了大地生机勃勃、染上一抹清新自然的结果。
读书要深思熟虑,诗歌要含英咀华。因此,作者要想让自己的作品经得起读者的仔细分析,就要思虑周全,赋予作品这样丰富的内容。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瀑布被世人夸赞。而徐凝用“白练”一词形容瀑布,则被苏轼评为恶诗。如果把“银河”改成“白练”不仅气派小,而且也不贴切。瀑布流动的速度是很快的,凌空直下,水散开形成水雾,落地之声巨大。银河一词不仅写出了水从高处来和声势浩大的实际情况,还赋予了瀑布一种神秘色彩。而白练,即白色的绸缎,是柔和静态的,更适合“澄江静如练。”
陶渊明《饮酒》一诗,由于距离时间较远,存在不同版本,其中一个版本就是“悠然望南山”。当时的初始版本是什么已经无从考究,有人说根据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中写的“坐望东南山”可知应该为“望”字。但是仔细对比并推敲诗句,见字更胜一筹。我们需要结合整首诗表达的心境来看,《饮酒》写的是陶渊明离开官场,回家种地,身体力行。表达的是陶渊明的悠然自得,和对菊花高洁品质的赞赏。他弯腰采菊,细嗅芬芳,无意中抬头看见远方的青山。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淡雅闲适的,不夹杂任何刻意。那么,“望”就与整首诗不贴切了。“望”表示的是人有意向远处看而发出的动作。“见”虽然也是看的一种,但却是一种不经意的动作,是客体和眼睛的偶然遇见。因此,《饮酒》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还是用“见”字更妙、更贴切。
综上可知,读诗要句句细品,才能深知其妙;作诗要字字推敲,才能尽是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