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薪火——红色珍遗寻迹 一位青年工人的成长之路

2020-09-07 19:13:04 作者: 老城薪火——

编者按:

在黄浦这片有着深厚红色底蕴的热土上,许多收藏家保存着红色的见证,历史的痕迹。这些史料和实物经过时代的洗礼,在收藏家们的细致保存下,留存至今。

“上海黄浦”官方微信联合上海市收藏协会推出专栏“老城薪火—红色珍遗寻迹”,通过收藏了解历史和故事。

刘先生最近在家里做大扫除,意外地发现,家里的八仙桌有一个隔层。打开暗格一瞧,居然是一张奖状。刘先生说:“这张八仙桌是我在旧物市场上买回来的,买它的时候花了好大的力气”。原来,这张八仙桌曾经的主人并没有真心想要卖掉这张传家的老桌子,只是因为手头不宽裕,暂时把它寄放到了古玩店,还准备以后有钱了再赎买回来。刘先生说:“我一眼就看上了它,跟店家周旋了好久,花了不少功夫才买到的。可好像,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张八仙桌真正的意义。”刘先生找到我们“老城薪火——红色珍藏寻迹”栏目,想要让这张从八仙桌里找到的满载荣誉的奖状被更多人看见,让更多人了解优秀青年工人史家元的事迹。

这张奖状的主人叫史家元,他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工人。他的口头禅是:“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这就是史家元同志的伟大志向。

这张奖状写道:

史家元同志是技术科的设计新手,一位淳朴谦逊的共青团员。三季度中,共设计过32付模具,图纸共为二百余张,没有出过差错,质量较高。他是在1958年进厂的,最开始在钳床工作,后来到划线间,今年上半年才到技术科工作。在接触生产模具时,他老是想:人家能造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造?他为了迅速掌握科学技术知识,除了向老同志学习和上夜校认真学习三角几何外,更把新华书店作为他最亲密的老师。他每周有五个晚上都要去夜校学习,因此,到了礼拜天,就成了他钻新华书店的好机会。最近,场内组织到宝山刘行公社去义务劳动,一天下来,大家都很疲倦,晚上六点乘车回到上海,途径四川路,看到一个书店,他忘了疲劳,立即跳下车,跳进了书店。一走进去,就是两个钟头,直到八点多钟才回家。他就是这样如饥似渴的寻求着科学知识。

在工作岗位上,也正因为他有钻研精神,每设计一副模子,一定要找到技术依据才放心。设计好了一副模子,一定要请老师傅审核,使图纸不出差错,如果设计中碰到了疑难问题,便下车问联系实际。一次,他设计了一幅踏湾模,恐怕划线中要碰壁,就深入车间到划线组去实验。看行了,才继续设计下去。

史家元同志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还差得远呢。”

史家元同志是60年代万众工人中的一位,也是成千上万优秀青年团员的缩影。以史家元为代表的青年团员是伴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激情岁月,无悔青春,广大青年团员义无反顾,扎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建设富强、美好的新中国贡献力量。

在那个充满干劲儿和勇气的时代,上海青年奋斗在建设祖国的前沿。50年代末期,宝山地区的钢铁厂需要大量工人劳动。不出废品,提高生产效率,是青年工人对自己的要求;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是青年工人对人民的心心相印。刘先生说,他的外公当年就是上海的青年工人,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外公总是说:“你们年轻人要踏踏实实的劳动,在劳动中干出真正的成绩,获得领导和同伴的认可。”这和奖状的主人史家元脚踏实地、勤劳肯干、不放松、不放弃的精神高度契合。当然,这些优秀的品质,是那一代青年工人共同所有的。看到这张史家元的奖状,刘先生感慨万千。他激动地说:“我想到了我的外公,想到他给我讲当年在工厂故事的情景,想到了他对我的要求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