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马长林正在用自家研发的低温发酵面团制作油条。
虞少峰制作的提拉米苏蛋糕。
烧肉店创始人来成都巡店时与吴昱烨、杨心悦夫妇(红衣者)及其员工在一起。
“国际营销”与“生物工程”炸油条
本报记者孙亚慧
在天津,马长林和董晓菲夫妻俩的速冻面团已小有名气,面团炸制的油条酥香可口,好吃又放心,已经成为津门许多早餐店的首选。夫妻俩近10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董晓菲说,别人休息时我们吭哧吭哧地跑业务的辛苦没有白费,她感谢所有提意见的客户,每一条意见都是对完善产品的宝贵帮助。“人家的意见要听,一定得听!这面团谁在用啊?客户在用。厨师的手感、醒发的时间、下锅后的蓬松度……这最终定型的产品是汇集千百个客户的意见之后推出的。哪怕被拒绝99次,遇到第100个客户他肯定会接受了。因为我们根据前99个客户给出的反馈对产品进行了修正,而实践证明他们的意见是对的。”
“就从咱老百姓离不开的油条开始做。”
在英国萨里大学,马长林和董晓菲是同学,马长林学国际营销,董晓菲学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食品管理。2010年底两人一起回国创业,目标就瞄准了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平民食品油条。按马长林自己的话说,“我俩的专业结合在一起,干这事儿是绝配!就从咱老百姓离不开的油条开始做。”
董晓菲也意识到,自己在英国读书时的专业正好能派上用场,她研究过面包发酵与发酵菌的培养,还曾在航餐食品加工领域实习。很快,董晓菲研发出一款家庭装的放心油条粉。“老百姓早上加水和面,就能自己炸油条吃了。”那时的夫妻俩,满心期待这油条粉可以“一炮而红”。
可现实却给他们浇来一盆冷水。对消费者而言,相比直接去早餐店内购买,每天自己在家炸制油条并不方便,夫妻俩的产品遇冷,投入项目的300多万元近乎打水漂。
虽然油条粉销量惨淡,但夫妻俩想要让大家伙儿吃上健康油条的初心没有变。他们租了间门脸房开了家早餐店,主打放心油条。油条酥香可口,来排队购买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大爷大娘还想买点“果子面”,夫妻俩意识到,凭借这油条面团创业,有戏!
思量再三,马长林和董晓菲决定制作、销售半成品冷冻面团,然而,从前常温和面加入的发酵菌不具备抗冻属性,面团会变成死面,彼时市场上并没有抗冻发酵菌,只能自己研究培养。在经过多轮实验、运用专业知识培养与筛选菌种后,董晓菲终于解决了低温冷冻面团的发酵难题,能够使面团自然蓬松,制作出的油条口感极佳。
“好产品好价格好服务,就不会没有市场。”
为了开拓市场,夫妻俩一家接一家地跑早餐店,大清早给人家免费炸油条,一炸就是一个多月,为的就是证明这面团松软又劲道。送货时,店主哪怕要的再少他们也送,一团两团的生意也不放过。一日一日的付出换来了人传人的口碑,夫妻俩终于熬过了创业最困难的时刻。
“要让我总结的话,创业做市场其实挺简单的,就是一句话——好产品好价格好服务,就不会没有市场。”董晓菲如是说。
在超过一年半的时间里,董晓菲与丈夫将家里的房子、车子都“扔”在了一边,“我们就住在店里,每天骑电动车一家一家地送货,还把我俩每个月的开销限制在1500元,为的就是体会这种完全从零开始创业的感受。”董晓菲说,这样的尝试并非夫妻俩“一时兴起”,“开早餐店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在未来我的目标客户也是早餐行业,我需要贴近客户,了解他们每天的作业流程,了解他们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了解这个生意起早贪黑的不易。人有时候需要‘逼’自己一下子。”
想要将夫妻店越开越红火,俩人的相互尊重与彼此鼓励是最重要的支撑。在董晓菲看来,夫妻在经营中遇到分歧很正常,但出现分歧时需要冷静听取对方意见,再一起斟酌对策,哪怕吵得再激烈,也得是“对事不对人。”
“一切都是在慢慢磨合,多一点信任与包容,遇到困难就一起解决困难,别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入太多。”董晓菲说,他们下一步要把油条做成大产业。
美国海归日式美食成渝连锁
本报记者王永战
夜幕降下,灯光亮起。当商场里来往顾客渐渐稀疏,时近晚上10时,27岁的杨心悦才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关门打烊。
大洋彼岸邂逅独特风味
在成都市高新区银泰中心in99,双子大阪烧肉FUTAGO的门店每到中午和傍晚,食客总是络绎不断,让店主杨心悦、吴昱烨夫妇和一众服务人员十分忙碌。有着众多老顾客,也时常引来不少“新粉丝”,开业近两年,这家日本关西风格的日式烤肉店以独特口味,拿下了不少优质点评。
而此时,距离这对店主夫妇回国创业仅仅过去了两年多。吴昱烨和杨心悦都出生在成都,俩人打小便相识。2011年出国读书,一个在美国东海岸,一个在西海岸,两人要隔许久才能飞越大半个美国见一次面。为了能多见几次,4年后本科毕业,异地恋的二人终于在研究生时考到了费城同一所学校,此后他们常常外出,去各地游历。
“很偶然的一次,我们在纽约品尝到了这家日本烧肉,当时他们的生意特别火,我们一下子就产生了兴趣,想着要是也能把这家店开到成都就好了。”杨心悦说,由于自己一直喜欢日式菜,当时就对这家店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当二人找到纽约店的老板要求加盟时,老板对他们的意愿并未在意。
机缘凑巧,2015年底,到香港交换的杨心悦又和吴昱烨吃到了这家烧肉。“我们再一次被那独特的酱料和肉质吸引了”。杨心悦回忆,随后二人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开一家自己的烧肉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