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人住炮楼58年,墙厚72厘米,暖气从子弹孔打通花了20年

2020-09-09 08:50:14 作者: 五代人住炮楼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带有那个年代特有的色彩和回忆,很多建筑在特定的年代过去后就失去了其作用,面临的将是被拆除的命运。不过也有一直被"循环利用"的建筑,甚至被改造一新,成为了温馨的港湾,比如山东青岛李沧区永安路的这一家"炮楼居民区"。

炮楼,是一种战时建筑,它整体呈碉堡状,可以用来瞭望,四周围墙上还有枪眼。炮楼一般会筑成圆柱或者方形,青岛这一户炮楼就是一个圆柱筒状的三层建筑,与周围的房屋迥然不同,但又显得格外富有趣味。

住在这栋炮楼里的是青岛居民孙从孝一家,1938年,日军在此建立了这一幢三层炮楼,在击退侵略者后,炮楼就成为了当地电力部门的员工宿舍楼。孙从孝的父亲当时是电力部门的员工,在1962年,他们一家就被安排住进了炮楼宿舍中。

最开始的炮楼非常简陋,连玻璃窗都没有一扇,更别提暖气等设施。孙从孝一家人清扫了大半个月,才正式搬了进来。在没有暖气的日子里,炮楼四面透风,冬天更是冷得透心凉,一家人只能架个炉子,挤在3楼的瞭望台睡觉。

直到孙从孝参加工作,家里条件慢慢好起来之后,炮楼才渐渐被改造出了家的模样。当时炮楼里住着孙从孝一家十几口人,虽然拥挤,但是温馨而幸福。

但那时候暖气依旧是炮楼的一个短板,在90年代青岛开始实施暖气覆盖时,炮楼因为墙体足有72厘米厚,暖气孔道根本凿不进来,所以始终没能将暖气通好。即使如此,孙从孝也没想搬出炮楼,当时他在公司里有过一次换房子的机会,但爬楼已经承载了他们一家人太多温馨幸福的时光,他们都舍不得离开。

直到2012年,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孙从孝借着墙上的弹孔,终于凿开了一个暖气孔道,让楼里成功通上了暖气。

此时的炮楼已经和孙家人刚住进来时大不一样,漆黑的墙壁被粉刷一新,暖气和窗户都安上了,楼梯也重新装修过,三楼还被隔开了一室一厅。这栋作为战时建筑的炮楼,终于变成了一户温馨的小家,也承载着孙从孝一家五代的生活点滴。

如今孙从孝和老伴已经退休,他们在环湾大道附近买了一套新房子,但他们依旧舍不得这幢炮楼。现在住在炮楼的是孙从孝的儿子一家三口,孙从孝和老伴每周都要回炮楼里住一两天,和老邻居交流一下感情,回忆一番当年的日子。这幢炮楼对孙家人来说,不仅仅是建筑,还是几代人维系情感的通道。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孙从孝希望后代还能继续住在炮楼,为这栋建筑创造更多的属于亲情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