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教师节里对家委会的误解,我想说说做个合格家委的4条建议

2020-09-14 16:40:56 作者: 看着教师节里

教师节,网上讨论给老师送礼物的话题多了,关于家委会组织购买礼物的语气也凌厉了很多。

有的说,家委会用班费给老师送礼,是慨他人之慷,为自家孩子谋关照、谋福利。

有的说,家委都安排好了买什么,送什么,花多少钱都从班费里面直接支出,属于爱表现爱出头,属于擅做主张。

作为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做了三年的家委,看了这种论调的言论,不禁哑然失笑,说这话的,想必基本上都是没做过家委。

因为在我看来,在现在的学校中当家委,大部分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像电视连续剧中,能够对学生升学福利产生重大影响的家委(那其实是校董了),那基本上是另外一个阶层的事(比如《三十而已》、《继承者们》、《绯闻女孩》等),和我们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太大的借鉴意义。

家委们不拿一分钱,不赚一分钱,出时间出力,给班级采购统一学习资料(询价比价,收货分发),演出服装(统计尺码、换货换款),组织活动(提方案、签合同、全程拍照、结束了写美篇),参与学校活动(布置场地,拍照鼓掌,群里直播,鼓动氛围),要做的事情可并不少。

可是,做了家委,就可以保证你家的孩子优先坐前排、优先回答问题、优先做班干部、老师个个“另眼相看”吗?

并不能。

那为什么还要做家委?

刷“存在感”啊。(放心,这里并不是贬义)

在孩子心里刷存在感。

在孩子需要你出现的各个重大场合、各个重要节点,你都能挤出时间出现和参与,这就是你在孩子心中的存在感,让他感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份量,让他觉得自己有一个靠山,有一把保护伞,心里不舒服了,脑子里有想法了,都会主动跟你说。

谁也不会去指望一团空气吧。

在孩子同学中刷存在感。

多在孩子的校园生活中露面,多在校园活动中和孩子同学聊一聊天,能收获很多孩子平时不会告诉你的有趣细节(尽管我收获比较多的是孩子们之间的告状),能观察到孩子的社交行为。

说得严重点,还能降低孩子遭遇校园欺凌的机率,欺凌的恶魔,总是会先挑落单又弱小的孩子下手。可有一个经常出现在孩子周围的保护者,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在老师心中刷存在感。

老师其实很忙,基本顾不上对一个个孩子去区别对待。可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话,课间不恶劣捣蛋,回家功课专心完成,家长愿意认真监督,班级活动积极参与,有了问题愿意合理沟通,老师的印象是会不一样的。

而给老师留一个轻松愉快的印象,在后续的家校沟通中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是大有益处的。

所以,如果挤得出时间,我建议家长们去做个家委。

但看了很多网上对家委会的吐槽,想做个合格的家委,我觉得可以给大家的几点参考:

第一,摆正心态,为了孩子的正面环境而努力。

真的,如果你只是希望能讨好、巴结老师,想着通过帮老师多做点事,就能让老师处处额外高看孩子一眼。那么,大概率的话,你要失望了。

前面说过了,理想的孩子,理想的家长,就是上课认真,下课不顽劣,活动积极参加,有问题合理沟通的家庭,如果能做到这些,对于老师来说,比送什么大礼都重要。

而我们去做家委,要始终抱着一个正面的心态:要去多观察、多了解孩子,多关注他所在的集体,并努力让他和他所在集体向着更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这样,当家委才能当得不失落,只有整个集体环境是积极向上的,自家孩子才能从中受益,你的家委当得才有意义。

第二,财务透明,注意用钱的细节。

家委的事务基本上很琐碎的,很大一部分还和小钱相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谨慎透明,注意财务细节,不落人口实。

多观察班级家长们的消费风格,是品质优先型,还是讲究性价比,还是便宜就好。班费是交100,还是交500,这其实主要看家长们的经济水平和消费风格,不用一概而论。

但我们使用班费,则一定要严谨。做好收支账目,定期公布,让家长们能有渠道了解到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

以我们班为例,每一学期开学,每个孩子交100元,用于采购学习用品、小奖品、卫生工具等等,有结余的话,期末散学典礼给孩子准备个大蛋糕,买个贵点的奖品。

负责财务的家委,都很负责的记录每一笔开支,甚至有孩子转学了,分摊下来的班费都全部退回。三年下来帐目清清楚楚,家长们都很有默契,也很放心。

第三,做事有分寸、有流程。

家委会是为整个班级服务的,是为所有孩子谋福利的。

它的行为,是有代表性的,所以家委会,做事要特别注意分寸,注意流程。

以我们班级为例,在采购物品时,价值比较高时(比如说超1000),就会在群里说一声,或是在家委之间提前沟通一下,对大家的意见进行摸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