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南阳师范学院公布的一则文件《不文明现象检查通报》引发舆论关注。据介绍,通报内容主要是对校区内上课学生的不规范行为作出公示,除了带早餐进教室外,校方也将穿短裙上课纳入到不规范行为内。
不允许带早餐进教室,这比较好理解。毕竟上课就该好好上课,对着教师吃早餐,确实算不上“文明”。但让该校学生不能理解的是,穿短裙上课,怎么也和“不文明”挂上了钩?
南阳师范学院学生处向媒体回应表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南阳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学校还是全国文明校园。而且,该规定不只针对学生,“老师也不能穿短裤上课,办公桌上也不能乱放东西”。
这个解释非但没能解开人们的疑惑,反倒更让人看不懂了。穿短裙和文明校园,到底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首先,时间已经走到了2020年,女性完全拥有“穿衣自由”。其次,办公桌能不能放东西和穿什么衣服也不是一回事。最后,该规定也缺乏可行性——什么样的短裙属于违规,没有更细致的解释只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因此,网友的吐槽听上去有些搞笑,但不无道理:“难道女学生在夏天里也要穿着棉衣棉裤去上课么?”整件事确实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说到底,还是该校对“文明”的理解,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什么是文明?它体现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体现在思想高度,而不是被局限在光鲜亮丽的衣着或者干净整洁的环境里。
但显然,在该校看来,“表面文章”比真正的文明更加重要。这就是为何该校会把穿短裙和“不文明”强行关联到一起的真正原因。
然而,形式主义的创建文明,不会带来真正的文明。比方说,一位学生穿着得体,并不代表他或她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文明。机械地搬出一些粗线条的规定,也可能使学生拥有更高的道德水平。这些简单的道理,该校不该不明白。
更重要的是,对文明的重视,应该体现在平时,而不是在“评时”。该校“突击”式的思维,不仅无法带来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该校学生及网友的不满情绪,就是一个明证。
要知道,无论是对文明习惯的培养,还是对文明程度的提高,都不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成的工作。所谓润物细无声,没有长时间的默默耕耘,“文明”不可能从天而降。由此看来,把注意力放在穿不穿短裙上,从一开始就走偏了路。
此事也提醒我们,学校关于文明的定义,应当建立在对大学精神、个人权利的理解之上的,而非单纯只看穿着打扮。否则,“不许穿短裙”的争议话题还会在以后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