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要说最有分量的文字应该就是皇帝的圣旨了。圣旨上的内容就是皇帝要对对方传达的意思,每次圣旨颁发都如同皇帝亲临一样。而宣读皇帝圣旨的时候,也是太监也是最得意的时候,不论对方的官阶多高,都得毕恭毕敬的下跪低头,给圣旨磕头。圣旨的颁布对象大多时候是朝廷的大臣,有的时候会发给邻国或其他国家。在乾隆时期就有一道皇帝颁给英国国王的圣旨,但是里面的内容竟能让人忍俊不禁,笑掉大牙。
这事发生在乾隆八十大寿的这一年。当时清朝的综合国力还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虽然此时此刻的欧洲已经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但是还没有真正把成果运用到国家建设中,因此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当时的清政府是一个不小的强国。乾隆举办八十大寿的时候举国欢度,许多和清朝有朝拜礼节的小国也派来使节贺喜。这时候英国也想趁此时机和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展开贸易合作,于是也派来使节前来贺寿。
英国的这次东行还是诚意满满的,单从当时价值超过一万英镑的贺礼就能看出来。而当时各国献给乾隆的寿礼多的数不胜数,有各类金银珠宝和名贵宝物,在这些礼物当中,英国送来的寿礼却受到了乾隆的冷落。在礼物单中可以看见,英国献来的寿礼有精致的怀表、英国皇家战舰的模型、航海望远镜和世界地图以及火药和火枪等武器。这些东西在当时的年代来说算是先进的科技产物了,可惜清政府对这些先进的科技置若罔闻,一直认为洋人这些玩意是不入流的,没有什么实质作用,其精湛程度远不及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于是英国送来的这些礼物,乾隆只是大概看了一眼就命人都放进皇宫的宝库里去了,一下被众多宝物淹没。
英国使节这次除了代表英国来为乾隆贺寿,还想传达英国国王希望英国和大清朝能互通商贸的意思。其实这事对两国来说都是互惠互利的事,通过互通有无可以提高本国人民的眼界也能提高本国的生产力,但是这个建议在乾隆的耳朵里听进去就觉得是在说笑。乾隆想的是英国不过是远方小国,只要愿意归顺我大清天朝就可以了,何必要谈互通商贸呢。他们一个小国除了做些投机取巧的小玩意,还能有什么宝物能和大清做生意呢?于是乾隆拟了一道圣旨让英国使节带回国交给国王。
圣旨带到英国后,英国国王看了觉得十分好笑。因为乾隆在圣旨中说:“大清国运恒通各种物产颇丰,人民生活自给自足没有其他需求。如果英国对我国的瓷器和丝绸感兴趣,那么大清可以以后每年赏给英国一些,我们两国有万里之遥因此特许你们就不必每年将物产辛苦进贡到大清了,只要你们内心里把大清放在高处就好。”
看着乾隆这高傲的姿态,英国的国王询问了使节这趟出行的所见所闻后简直笑掉大牙。如果当时乾隆答应了英国的通商建议,或许大清的科技会得到进步的机会,以后的没落或许都不会出现。至今这份尴尬的圣旨还在英国的博物馆中进行展示,想想当时的大清不免有些夜郎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