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舞剧《红旗》总导演王举|肉身生发钢铁·太阳映照白雪

2020-09-24 00:54:43 作者: 专访舞剧《红

//

2020年9月,东北的初秋,天空雾蒙蒙的,受台风影响下着雨,和常规印象里北方的秋天景象完全不同,倒有几分像南方,空气湿润,气候温宜,只是时时所见到的、横亘城市的铁轨提醒着人们,这片土地与善于孕育才子佳人故事的南方土地不同,在当地人热情善良的性格之下,是钢铁般顽强坚毅的精神内核,是与志同道合者同生死共命运、共同奋斗的拼搏力量。

▲ 《红旗》剧照(摄影:潘杨)

敲响酒店的门,第一次见到舞剧《红旗》的总导演王举,他尚是刚下榻所以风尘仆仆的样子,柔软质地的防水外套并未换下,绚丽颜色的运动鞋十分抢眼,他跟电话里的人道别说“记者来了”,接着就很自然地坐在床边,一边像唠家常似的抱怨电视机放不出来,一边招呼我随便坐。

▲ 《红旗》剧照(摄影:潘杨)

“要看着电视才能睡觉”,采访开始,王导没有急着让我问问题,反而是在得知我对写舞剧剧本也有兴趣的时候,抢先问了许多我的情况:“干这行多久啦?”、“写了很多稿子吧?”、“你有没有代表作呀?”——他似乎并没有把我当成一个单纯的采访记者,他像校园里的那些有所成就、外在很是谦和但内心对艺术要求甚是严格的老师们一样,面对后辈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身份降低,相比居高临下地传输观点,他们更喜欢平等地交流,而所有有关技艺、观念、甚至人生体悟,皆在这样平等的交流中,得到了自然的流露。

1

太阳照耀下白雪总会融化

有太阳就是温暖的

我并没有直接问有关《红旗》的问题,这部于9月10日在吉林人民大剧院进行了修改提升版演出的舞剧,也于9月19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完成了展演并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最终评选,而舞剧从策划、立项到如今修改排演,王举导演以及整个创作团队都对其付出了相当大的心血——但整个采访却是从王举导演讲述他过往的经历开始的。

▲ 《高粱魂》剧照

▲ 《大荒的太阳》剧照

“您为什么会创作那么多和东北有关的作品呢?”

无论是参加过中国首届舞剧观摩演出的舞剧《高粱魂》、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舞蹈诗剧《大荒的太阳》,还是揽全国舞剧汇演四奖的《关东女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原风》,王举的作品基本聚焦于东北土地上的人和事。

▲ 《关东女人》剧照

▲ 《原风》剧照

文艺创作者往往“多情”,会用不同的方式记录、挑战他们所不熟悉的地域、甚至想象世界里的故事,但王举导演的作品题材选择十分专一,这和很多文艺创作者们的创作倾向不同。

“我是个孤儿,我在东北这片土地上生长,我所受到的关爱全部来自于这片土地上的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王导对东北土地的热爱并非只是出于常规的故土情结,在他的描述里,他能得以成长,完全是这片土地上的好人把他带大的。

▲ 《鹤鸣湖》剧照

生活苦难是艺术创作的养分,这一点适用于所有艺术门类,而非只是舞剧创作。很多生活优渥、鲜有苦痛的创作者凭借精湛的技艺固然能作出精彩的作品,成为人人热捧的艺术明星,却最终难得艺术大家的造诣,而很多年轻的艺术创作者们纵有天赋,却因为少了生活淬炼,在艺术表达上便少那么一分力量。

▲ 《乌苏里传歌》剧照(摄影:刘海栋)

缺乏父母呵护的童年经历让王导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而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因为看到了阴翳,就让自己的生活笼罩上灰色调。“在十七岁去艺校学舞蹈之前,我是在社会上散养的,没有固定的家,但很多不认识的叔叔,他们平时很照顾我。”他说有时肚子饿了,会站在食堂门口不敢进去,但路过的人只要一看到这种情境,就会明白这是某家失去了父母的孩子,就会领着自己一起进食堂。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