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们参与直播访谈 图片由成都艺术剧院提供
《努力餐》剧照 武奕彰 摄
作为本届中国舞蹈“荷花奖”8个入围终评舞剧之一,前晚,“成都造”大型原创舞剧《努力餐》惊艳亮相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参与“荷花奖”终评演出,用具有浓郁巴蜀地域特色的审美,再现一代共产党人为革命理想不怕牺牲的英勇无畏,颂扬信仰坚定的精神力量。
《努力餐》是如何“烹饪”而成?演出结束后,昨日下午,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熊晓虹,该剧总编导王思思与钱鑫,主演黄琛迪、李香宇受“舞聚云端”节目邀请参与直播访谈,与云端观众分享演出过程中的台前幕后。
题材充满烟火气
一切隐秘的战争,都化在吃喝当中
舞剧《努力餐》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出品,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制作演出,是成都市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的重点舞台剧目。
革命题材舞剧众多,《努力餐》却另辟蹊径,从一位成都“非典型”的革命者事迹入手,将目光聚焦于20世纪30年代的“努力餐楼”。熊晓虹介绍,努力餐楼的革命故事以革命先烈车耀先的生平事迹为原型进行改编,不仅展现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也能很好地展现成都的美食、音乐与文化。王思思坦诚地说道:“其间,我们也想过要不要换一个更‘炫酷’的名字,但从创作至今,我们越来越觉得‘努力餐’这个名字朴实而深刻地表现出来剧中‘努力’救亡图存,为了人民吃得上饭的主题。”
因为整部剧的故事几乎全部发生在餐馆里,一切隐秘的战争,都化在吃喝当中。因而“吃”也成为这部舞剧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舞剧《努力餐》中几乎每一幕都有一次吃,但密而不杂的“吃”,并不是生硬的符号,而能令观众感受到人物的成长与冲突、承载了剧情表达。舞剧开头,车老板、黄三妹、变脸演员兼地下党员亮嗓子、军统特务冷处长4人围坐在一桌川菜旁,表面上其乐融融,却在灯光转换间,突然将想象中的猜忌外化成为餐桌上的斗争场面——4双餐桌上的筷子宛如尖刀利刃,相互冲撞,直指心脏。“这个舞美的设计,是一个放大版的一桌二椅造型,周围的食客在吃饭的同时,也观察着四人的行为,呈现出‘戏中戏’的效果。”王思思介绍。
有机融入成都元素
首次将川菜、川剧、特朗普说唱一起搬上舞台
扎根于成都的《努力餐》开创了将川菜、川剧、特朗普说唱搬上舞台的“第一次”。融合的三组天府文化能够让你梦回成都的人间百味。为了忠实表达老成都的民风面貌,主创团队进行了20余次采风,8次出入成都博物馆。如何把丰富的成都元素恰如其分地运用进剧中,主创们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寻找契合点。
剧中,亮嗓子的川剧变脸是观众津津乐道的一大亮点。钱鑫介绍说,“其实努力餐楼里的人物都戴着面具,他们都有着表面和暗里的一面。要服务这样的人物形象,就非常适合将川剧变脸植入。地域特色与故事情节的有机融合,让这部剧里的成都元素突出,而且在表现上更具有艺术性。为此,扮演‘亮嗓子’的高德瑞特地向川剧大师学习了变脸。甚至在我们的内部审查演出时,专家评价他的变脸已经是专业级别了。”
“其实舞剧在表现上,虽然不需要对话,但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对观众理解剧情帮助很大。所以在重要部分,演员刻意放大了这个瞬间的表演。”钱鑫介绍,比如车老板与黄三妹夫妻在不自觉地对视,不仅仅是给观众一种二人非常默契的印象,同时他们每一天生活得小心谨慎,也暗示着当时地下工作者都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他们的革命成果得来十分不易。
向“努力餐”学习
参与创排,在主创们看来就是一次心灵洗礼
“对这次演出的表现我十分满意。”饰演男主角车老板的演员黄琛迪介绍,在揣摩人物的时候,一个微笑、一个皱眉都需要细细琢磨。为了契合车老板的形象,黄琛迪在排练期间留起长发和胡子,原本20多岁的阳光大小伙,看上去就像一位心思深沉的中年男人。黄琛迪笑称,演出结束后的他剃掉胡子,很多观众都没认出自己就是扮演车老板的演员。几个月的排练下来,来自浙江的黄琛迪已经能流畅地用四川方言交流。“我的四川话已经‘巴巴适适’的了。”为了舞剧结尾的一个军礼,扮演黄三妹的李香宇长时间练习军姿,“因为我没有当兵的经历,这个动作刚开始能做好,排练几次就放松了,但我根本察觉不到。所以只能这样,想着一定要形成肌肉记忆,在舞台上才能呈现出那个气势。”
参与《努力餐》的创排,在主创们看来本身就是一次心灵洗礼。“我们在排练中当然遇到很多困难,但这时都会想到,我们这时候能有那些革命先辈难吗?”钱鑫说,“革命先烈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无私付出,为中国革命、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贡献。这部剧也是我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崇敬。”
(成都日报记者 李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