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的白天与黑夜,会有怎样的不同?白天,这里游人如织,是人们朝圣的地方——作为海内外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金石篆刻专业艺术社团的发源地,雅居西湖孤山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向人们展现天地山水间中国文人最质朴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那么晚上呢?就像新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在诗里描绘得那样:“出奇地安静。枫树长长的树荫,在砾石小路上近乎紫色。”迎着面吹来的秋风,空气里淡淡的草香,都让人记起了大地的模样。
昨晚,就在这块历史厚重的土地上,年轻的杭州爱乐乐团与百年历史的西泠印社,用音乐开启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作为2020杭州国际音乐节中非常独特的一场户外演出,音乐会得到了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和西泠印社集团的大力支持。而这,也成为西泠印社首次在夜间开放并举办的户外音乐会。所有门票瞬间售罄。
都说音乐是流动的雕塑,书画是凝固的音乐,然而这场跨界艺术的碰撞,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我们看了很多场地,最终决定在最具有人文历史的西泠印社举办这场户外音乐会。”杭州爱乐乐团负责人李亮告诉记者,因为是西泠印社首次在夜间开放,所以筹备工作也异常繁琐。且不说把一百张椅子和音响设备搬上山这种体力活,最大的困难是要解决电的问题。为此,杭州爱乐专门租了一辆发电车,停在楼外楼边上以保障电力供应。
还有景观灯的设置。要知道西泠印社晚上是不对外开放的,如何在漆黑一片的山上让观众看到实景园林的美?于是,杭州爱乐整个演出团队又化身成“园林景观灯设计专家”,哪棵树下打什么颜色的灯,庭院里要怎么追光,都是有讲究的。在这样反反复复考察和修改方案之后,终于,在与金色灯光环绕的雷峰塔遥相呼应的西泠印社,一个瑰丽的园林夜景,怒放在所有观众面前。
音乐会开始前,西泠印社的著名书画家和篆刻家还现场为杭州国际音乐节进行艺术创作。而古琴演奏家陈雷激用一曲《流水》开启了当晚的音乐对话。作为古琴大师龚一先生的爱徒,陈雷激曾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太古遗音”让全世界第一次同时聆听到了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古琴的悠远昂扬。高山之巅,流水潺潺。不知道在这样清冷的月夜,吴昌硕、弘一、黄宾虹、丰子恺、赵朴初这些西泠印社的先贤们,会不会也能听到如此的《流水》之音。
一曲独奏之后,陈雷激又与杭州爱乐大提琴演奏家冯赫、单簧管演奏家孙寅一起,演绎了一首中西结合的《二泉映月》。和二胡版本不同的是,陈雷激表示,这个版本更接近于室内混音的效果。古琴的悠远、大提琴的低沉、单簧管的婉转,再配合园林实景,传递出了完全不同于二胡版本的苍茫韵味。
除了充满中国古典符号的曲目,音乐会上还演绎了“乐圣”贝多芬的作品。杭州爱乐小提琴演奏家肖航辰、朱家慧,中提琴演奏家李乐,大提琴演奏家冯赫演绎了贝多芬的《f小调第十一号弦乐四重奏》的第三、第四乐章。陈雷激也与杭州爱乐的演奏家们合作演绎了改编自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古琴与弦乐五重奏《致敬贝多芬》。
古琴演奏家陈雷激接受采访杭州爱乐大提琴演奏家冯赫
在这座依山傍水的江南园林内,当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洋乐器钟磬和鸣,当湖光山色与动人旋律相映成趣,这场跨越古今中外的对话,成就了人文山水与高雅艺术的华丽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