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衣装和帽子都属“贱装”,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还要给关羽穿?

2020-07-19 11:09:48 作者: 绿色衣装和帽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做了一项研究显示,绿色是很特别的颜色,它既不是冷色,也不是暖色,属于居中的颜色。代表清新,希望,代表安全、平静、舒适之感。在四季分明之地方,如见到春天之树木、有绿色的嫩叶,大自然的颜色。在绿色环境中锻炼能提高情绪、活力和愉悦感。就是说,户外锻炼有益身心。

但是,在中国的许多朝代中,绿色的衣装和帽子都属于“贱装”,只有“妓家”和“戏子”才会穿着这种颜色。我们熟悉的那句不怎么文明的名词“绿帽子”,便始于古代的这种风气。

在我们所处的现代,“绿帽”更是一种非常具有侮辱意味的词汇。可以说,如果《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先生是个现代人,他多半不会给二爷穿上一身绿衣甲。通过查阅史料可以确定,即便是在罗贯中先生生活的元末,绿色也已经成为了一种低贱的颜色。那么,之所以罗贯中会让关二爷穿着绿帽绿衣,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前人已经对关公绿装有过描述,罗先生只不过是延续了这种说法而已。

那么,这种说法始于何处呢?是《三国志》吗?遗憾的是,笔者没能在《三国志》中找到相关的记载。至少,《三国志》里并未提及关二爷常穿什么颜色的衣装。

估计,以关羽的身份不大可能只穿一个颜色的衣服。大约在元朝时期,关二爷的形象开始出现在了舞台上。最早的关公脸谱是什么样式的已不可考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到了元末时期,关公的脸谱被定为象征着忠勇的红色,这种惯例延续至今。

至于关羽的“颜值”,绝大多数古文献中都称其勾丹凤眼、双眼俊秀,“面若重枣”、“美髯公”、“丹凤眼”等名词一度成为形容关羽容貌的代名词。从文献中的记载来看,自关公的舞台形象诞生以来,他便是以绿衣袍绿帽子的造型登场的:绿色的头盔,搭配黄绒球,两耳黄丝穗,身上穿着绿蟒袍。到了明朝,估计是受到了元曲的影响,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杜撰了一些构思精妙的小细节。

例如:在关公来到曹营的这一段里,作者便加了这么一段情节:曹老板见关二爷身上的绿色衣袍和铠甲上布满刀痕,且有点单薄,所以,便命令手下取来一件崭新的锦缎大红袍,亲自给关羽穿戴整齐。不过,关公有点儿不买账,他想到了自己还在受苦的大哥,不忍换下旧袍。于是,他便将红袍穿在里面,绿袍穿在外面。这段描写可以说设计的相当精巧,完全展露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态。

曹老板见状,自然有些心情不爽。以曹操的立场来看,当时的他完全可以将不识抬举的红脸汉子杀之后快,可爱才的他,还是选择了豁达和宽容,只是笑着说道:“关将军不愧是天下第一义士!”随着小说和戏曲的盛行,大家意识里的关公形象便固定下来了:一身绿甲,头戴绿帽。即便是在“绿帽子”不怎么体面的今天,也没人敢拿关二爷脑袋上的帽子开玩笑。

那么,在汉朝时期,“绿帽子”究竟受不受时人待见呢?

笔者不妨为大家科普一下绿色在汉朝流行颜色的地位。要知道,汉朝人所佩戴的绿帽,和现在我们口中说的绿帽完全是两个概念。汉族是所有中华民族中最看重色彩搭配的民族,自汉武帝以来,儒学礼制复兴,时人越来越讲究服装颜色的搭配。所以,从古人着装的颜色上,完全可以判断出他们地位的尊卑。

例如:唐朝时期,不同品阶的官服就是用颜色来做区分的。绿色的官服,便是六品、七品小官所穿的。著名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沦为“九品芝麻官”。故此,在《琵琶行》一文中,老白用“青衫”这个词指代自己的处境——地位低微的小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唐朝时期,绿色虽然算不得什么高贵的颜色,但并不卑贱,否则,也不会被应用到官服上了。

不过,若对中国古代的服装、颜色,以及身分阶级的区隔稍加研究,则可发现到元朝的绿头巾并非向壁虚构而来。在更早的时代,巾和绿就一直是低贱者的专利。以巾而论,它虽起源甚早,但直到东汉,它都是平民或贱民们的专属冠饰,由巾并发展出类似的冠饰,如汉代的帻、唐代的头等。清代翟灏在《通俗编》卷十二里指出:“远在春秋时代,有货妻女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

到了元朝以后,绿色的地位更是日渐降低。尤其是在元末明初时,统治者规定:绿色成为娼妓和戏子的“专用颜色”。当时的大街上,只有妓家和伶人才会穿戴绿衣绿帽。就连现代的“绿帽”,也是从《元典章》中的相关规定脱胎而来的。为什么现代人喜欢称出轨女性的丈夫戴了“绿帽子”呢?就是因为元明时期只有“龟公”或“妓女”的丈夫,才会戴这种颜色的帽冠。

妓女,是“人尽可夫”的代名词,也是被踩在道德至低点的存在。人们在憎恨出轨女人的同时,往往会将其贬低为“人尽可夫”的婊子,所以,便沿用了元明时期的说法,称她们的丈夫被戴了“绿帽子”。

当然,此绿帽绝非彼绿帽,关公的绿帽和龟公的绿帽完全不是一码事。

参考资料:

【《三国志》、《元典章》、《三国演义》、《通俗编》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