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刘表、韩馥有偌大基业,却拱手让人,为何总是刘备占便宜?

2020-07-19 11:08:07 作者: 陶谦、刘表、

自黄巾起义以来,东汉一片混乱,朝廷却无力征讨。时任太常的刘焉曾向汉灵帝刘宏建议废史立牧,即在各州改刺史为州牧,掌握州郡军政要务,这是放权给各地州郡,由州郡自行招兵买马,抵御黄巾军。汉灵帝刘宏采纳了这个建议,初始阶段,各地州牧自行组建军队,征剿各地黄巾军,取得成效。然而当黄巾军势弱之后,各州郡却开始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对朝廷的指令也只是听宣不听调。朝廷对此也无能为力,汉朝也因此进入了割据时代。

各割据势力之间也并非和谐,而是经常相互攻伐,争夺地盘。一些英雄豪杰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这场地盘争夺战,例如白手起家的刘备,四处奔走,只为建立自己的基业,孙策却凭着父亲留下的三千人马打下了整个江东。不过,也有一些人因为家世或机遇的原因,本身就拥有一片良好的基业,却自甘堕落,老想将自己的基业拱手让人,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例如坐拥冀州的韩馥,可谓是富甲流油、兵多将广,却在袁绍的谋士荀谌的三言两语之下,将冀州送给了袁绍;徐州刺史陶谦整天唠唠叨叨,要把徐州送给刘备;荆州的刘表也曾想把荆州送给刘备。更让人疑惑的是,韩馥、陶谦本身就有儿子,为什么不把基业传给自己的儿子呢?

袁绍韩馥为何要让冀州?

韩馥坐拥的冀州当时是最富有的州之一,袁绍只是渤海太守,位于韩馥之下。袁绍派手下谋士荀谌来说服韩馥,结果韩馥真的打算投降袁绍。当韩馥决定投降袁绍时,韩馥手下很多人都表示反对,包括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沮授等人,理由很简单,韩馥坐拥冀州,实力强大,远超只有弹丸之地的袁绍。拥有这么强的实力,为什么要投降弱小的袁绍呢?

其实韩馥也并不是被袁绍的谋士荀谌说服的,他不可能不听自己下属的意见,却听敌人的意见。所以我认为,韩馥应该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韩馥占据的冀州虽很富饶,实力上要比袁绍强很多。不过在名望上,袁绍就远远超过韩馥了。袁绍出自名门,家世四世三公,名扬天下,韩馥虽是袁绍的上司,却是袁氏门生。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韩馥虽和袁绍合谋,却总以袁绍为主,例如共同讨伐董卓、共同拥立刘虞为帝等。长期如此使得韩馥在与袁绍交锋中处于下风。

刘备

我认为导致韩馥产生投降袁绍的想法的主要原因是麴义的叛变。麴义本是韩馥手下大将,背叛韩馥后,韩馥曾派兵征讨,却吃了败仗。这一败仗让韩馥万分沮丧,也让韩馥明白了一个道理:冀州看起来很强,其实只是外强中干。韩馥连一个麴义都摆不平,更何况袁绍呢?袁绍派荀谌前来冀州之前,曾暗中联合麴义,又唆使公孙瓒南下侵犯冀州,这些都不是韩馥能够解决的问题。这让韩馥看清了自己,他才能平庸,不足以守住冀州。如果执意占据冀州,只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还不如投降袁绍,让出冀州,保全全家性命。只是韩馥没有想到的是,让出冀州后,袁绍并不能保障他的安全,最终他因害怕被谋害而自杀。

由此可以看出,韩馥让出冀州并非自愿,而是他迫于压力,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让出冀州,结果看错袁绍,性命也没保全。

陶谦陶谦为何要让徐州?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陶谦病重,曾三次想将徐州托付给刘备,都被刘备拒绝。不过在历史上,陶谦并没有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而是在将死之时曾召见徐州麋竺,说只有刘备才能安定徐州。陶谦言下之意是建议麋竺在他死后,扶持刘备为领徐州,这是交代后事。《三国志》: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

刘备辞徐州

为什么说这只是陶谦的建议呢?原因有几点:1.陶谦是在徐州当地的士族支持下掌控徐州,对徐州掌控能力弱。如果陶谦死了,士族肯定会重新找个代言人来代替陶谦掌控徐州,人选是陶谦不能左右的,并不是说陶谦指定谁接掌徐州。这也是陶谦没提出让自己的儿子接掌徐州的主要原因,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出仕,徐州士族不会支持他儿子;2.这话是陶谦单独对麋竺说的,麋竺是商人出身,并不能代表整个徐州士族。徐州最有权势的士族是陈珪陈登父子,陈珪老迈,陈登只是典农校尉,并非徐州要职,可见陈家和陶谦关系一般。

所以,陶谦只是在将死之前,为了徐州的安危,向麋竺提了这个建议。至于麋竺会不会听从他的建议,或者他死后徐州的归属如何,陶谦无法左右。

陶谦

当初曹操以报父仇之名攻打徐州,徐州危急,刘备进入徐州后帮助陶谦解除徐州之危。事后,陶谦曾上奏朝廷,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豫州此时被袁术和曹操瓜分,与刘备和陶谦没有关系。此事也表明了陶谦心中的想法:对于刘备的支援,陶谦是感激的,但陶谦绝对没有让徐州的想法,反倒是希望刘备能够占据豫州,以牵制曹操,保徐州安全。《资治通鉴》:陶谦告急于田楷,楷与平原相刘备救之。备自有兵数千人,谦益以丹杨兵四千,备遂去楷归谦,谦表为豫州刺史,屯小沛。曹操军食亦尽,引兵还。

由此可以看出,陶谦自始至终都没有将徐州让给刘备的想法。只是临死前对麋竺说的这番话,被《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加以修饰,成了“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并造就了刘备仁义的美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