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秦始皇:把全国人民当作自己的俘虏,秦朝快速走向灭亡

2020-07-15 22:10:22 作者: 一代雄主秦始

秦始皇统一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总体是负面的多,他象征着残暴、酷虐、专横,也象征着文化的摧残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终结。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几乎全盘否定秦始皇,大体可以代表历史对秦始皇的评价。除此之外,秦始皇还有一个败家子的形象。

秦始皇继承的是祖业,他能一统天下,除了他自己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他祖上为他奠定了强大基础。秦朝的早夭,是因为他统治不当,他去世后,他的30多个儿女因为皇位的争夺被继位的第十八儿子胡亥下令统统坑杀。孙辈又被起义军杀害,近千年的祖业和子孙,可以说都是断送在秦始皇手上。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仅仅存活14年,也算最短命的王朝。

秦朝败亡的原因是秦始皇取得天下后,把全国人民作为自己的俘虏,把整个国家的所有作为自己的私产。秦始皇太看重他一家一姓太的私利,为了自己一家一姓的利益,秦始皇榨取民力无所不用其极。

具体表现为:滥用民力,秦朝的青壮年除了发配戍边的,剩余的几乎全部用来修建阿房宫、秦始皇的坟墓和修建长城;滥用暴力,用各种酷刑对付稍有不顺的人民;仇士、钳口(仇视知识分子,不让人说话 );专任谄谀之士,身边的人只能对他吹吹拍拍;用战争时期"高诈力"方法和靠刑杀治理国家。

"天下苦秦久矣"!秦始皇去世后,儿子胡亥继位,不到一年,秦朝顷刻间土崩瓦解。秦始皇之所以特别暴虐,除了是因为他的性格缺陷,再就是他的治国理论有问题。

秦国的治国理论是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的强盛超过其它六国,得益于推行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严密控制人民的言论、思想、文化、经济生活;权力高度集中。这一切是要求人民忍受最大的苦难。

因为是在战争时期,战争的需要,人民能够忍受,甚至在建立军功就能获奖的情况下,人民乐意忍受这种苦难。但是法家思想是极端自私的私天下的思想,是完全站在统治者的利益上考虑问题,对人民几乎没有丝毫仁慈之心。秦始皇以为,即便是战争过后,只要有了法家这一套思想就能为所欲为。

他过高的估计了人民和平时期的忍耐力,没有改变用于战争时期的统治方法。时移世易,秦始皇以不变应万变,结果酿成大祸。

在所有法家人物中,韩非子对秦始皇的影响最大。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著书立说斥责儒家和其他思想流派,秦始皇看到韩非子的书籍,恨不得立刻见到韩非子,马上出兵攻打韩国,韩国知道秦国用兵的意图后,就叫韩非子出使秦国,秦始皇随后休兵。

得到韩非子,秦始皇非常高兴,不幸的是韩非子的同学李斯是秦国的宰相,嫉妒韩非子的才能,对秦始皇说,韩非子终归是韩国的公子,留下此人会是后患,于是秦始皇毒死了韩非子。韩非子虽然死了,但是韩非子的思想留在了秦国。

韩非子是极端的性恶论者,认为人都是自私的,君王要结合用法(法制)、术(权谋)、势(统治者掌握的军事、政治、经济等资源)控制和利用所有人。韩非子认为,人民之所以为我所用,不是因为我爱人民,而是因为人民怕我,所以统治者要用刑法的残忍,抛弃儒家等思想流派的仁义。

他说,"对人民不能同情,要'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这样,对人民就可以"有难则用其死,平安则尽其力",就能榨取最大的物质财富,获得强大的战争力量。

韩非子这种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战争期间问题不大,战后连一点假仁假义都不给人民,照样像战争期间那样榨取和对付人民,只要一个意外就会发生改变。但是秦始皇对韩非子这套理论非常自信,消灭六国过后,照样使用这套理论不变,结果仅仅是发配去戍边的农夫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延误日期就会被处死,个别人煽动:与其等死,不如一搏,就酿成了秦国的灭国大祸。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刘邦灭掉争夺天下的各路英雄,夺得天下,建立了汉朝。因为他父亲曾经嘲笑和斥责他不务正业,靠他哥哥接济和在外面混吃混喝过日子,刘邦上位后,向他父亲炫耀自己获取了天下这样大的财富,问他父亲,他是不是比他哥哥厉害?

秦朝灭亡了,私天下没有改变,只是后来的统治者吸取秦朝的教训,对人民的剥削减轻了一些,对压榨的度把握得比较好,人民勉强能够过日子,甚至有的时期还出现过国家繁荣昌盛,比如汉朝初年,与民休息,出现了文景之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