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笨重的“大块头”混凝土,也能“水上漂”?上周六,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UIUC)、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印度Kongu工程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参赛队伍的30条混凝土龙舟开启了一段相遇相识之旅,共同演绎当混凝土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交相融时的创意与精彩。
相约秋日,又赛龙
或被饰以繁复精美的纹样;或被施以艳丽明快的色彩;或忠于细节,在船头伸出两只栩栩如生的龙爪;或科技感十足,宛若抽象派佳作……10月17日,第二届国际大学生混凝土龙舟邀请赛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举行。在现场,来自各个高校参赛队的混凝土龙舟风格迥异,各具匠心。一场来自混凝土龙舟界的“速度与激情”精彩上演。
比赛环节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船体指标测试,外观展示评分,直线竞速赛和包含障碍赛、PPT答辩展示、技术论文等在内的评审环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邀请赛采用网络直播形式为其他高校参赛队伍提供线上观赛和评审渠道,参加直线竞速赛的龙舟前期邮寄到组委会,由比赛操作员统一操控,障碍赛、PPT答辩展示由各参赛队伍预先录制好视频参与评审。
本次大赛寓专业性、文化性、娱乐性、协同性、创新性于一体,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国内外交流,反映国内外混凝土科学研究和建造技术进步,提高大学生材料与结构设计、分析计算与实际操作、艺术外观设计、自动控制应用和跨专业协同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虽然今年的邀请赛推迟了,但海内外各高校队伍对混凝土龙舟赛事的热情只增不减。“想参加的高校还是挺多的,一开始有59支队伍报名。而且校内的积极性也提升了,跨学科的现象也更加明显。”第二届国际大学生混凝土龙舟邀请赛组委会主任、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肖岩教授说。
据了解,参赛龙舟要用水泥基固化材料、混凝土和泡沫模板轻质砂石等制成,其中混凝土材料在船体中的体积比不得少于50%。同时还需要在船上安装发动机和遥感接收设备,遥控操作人员通过遥控指挥龙舟的航行。肖岩教授的硕士生孔佑博宏介绍:“今年的参赛队伍都很积极地尝试新技术,大部分龙舟的船身和骨架用了3D打印技术和生物质纤维技术;在之前的校内赛,还有两组同学尝试了Wi-Fi远程模块操控,但是因为技术不成熟被遗憾淘汰。”
群龙聚首,各显神通
龙舟外观展示在国际校区求是书院举行。各个高校队伍的混凝土龙舟吸引了不少师生前来围观。肖岩教授和第二届国际大学生混凝土龙舟邀请赛组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建工学院赵羽习教授等现场评委则穿行于各色龙舟之间,与线上评委一同从作品美观性、艺术性、创意性和合理性角度对龙舟做出评分。
在此,混凝土龙舟井然陈列,展现着静态之美;十五分钟后,这里的龙舟就将如其傲立的龙头,在波光潋滟的中心湖面划下他们直线竞速赛中的第一道波。
求是书院外,秋阳明媚。评委和观众们已经聚在岸边,期待着直线竞速赛的第一声信号枪响。
在直线竞速赛中,因为设计参数的不同,各条龙舟的表现也是风格迥异。有的应发令声猛地腾跃而起,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一骑绝尘,却在赛道过半时撞上了边缘的浮球,开始不断原地打转;而有的虽然在起初远远落后,却始终稳步前进,顺着船尾画下一面徐徐张开的优美扇面,抢先到达对岸。
伴随着观众的阵阵欢呼和加油鼓劲,龙舟们在不慎侧翻、撞上浮球之后化险为夷,重新平稳航行;有的龙舟在第一次航行时出错或损坏,参赛同学现场调试和修整,又再次出发,最终成功到岸。
下午的障碍赛、PPT答辩展示、技术论文等评审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校内评委在国际校区求是书院内,校外评委通过线上平台,对各高校队伍预先录制的障碍赛视频、PPT答辩展示视频、技术论文以及前期测量的船体指标数据等按比例进行评分。
在求是书院1号厅南侧走廊,船体指标测试的最后一部分载荷测量仍在进行。孔佑博宏介绍,载荷测量部分即不断地给船体加重至水刚好进船,称量所用的砝码和钢珠质量,得出龙舟最终的载荷能力。
载荷测量
“玩”出热爱,赛出友谊
本次邀请赛产生了14个三等奖,8个二等奖,3个一等奖和2个特等奖,以及技术挑战奖,最佳外观设计奖,国际友谊奖和荣誉参赛奖等9个单项奖。荣获特等奖的队伍分别是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雷神”混凝土龙舟队和来自浙江大学的“排水渠过弯号”混凝土龙舟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