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炒盲盒?这些已经out了。90后又有了新玩法——“炒熊”。近日,“90后炒熊一只最多赚数万元”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热衷于炒盲盒的90后又开辟了新领域,开始“炒熊”,一只限量版的“熊”甚至可以卖到3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炒鞋”到买“盲盒”再到“炒熊”,“钱包是路人”成了当前部分年轻人的一种消费状态。业内人士认为,多元消费需求催生了各类创新业态,但并非“万物皆可炒”,消费者应理性对待,避免“踩雷”。
“炒熊”也盛行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在90后中备受追捧的“熊”是由日本玩具公司MEDICOM TOY于2001年8月推出的一款玩具,叫作“Bearbrick”,大家喜欢叫它“积木熊”或者“暴力熊”。
积木熊一共有6个尺寸,仅在日本限量发售,中国的总代理在香港。MEDICOM TOY经常与全球不同领域的品牌推出不同款式的积木熊产品,有不少明星也是积木熊的粉丝。
积木熊微博超话主持人小怪兽告诉记者,正常一只1000%尺寸的积木熊的售价在4000元-5000元左右,但是限量版的价格可以达到数十万元。“我经手过一只30万的‘熊’,是全球唯一一只‘熊’。”
以2021年新推出的梵高博物馆联名的积木熊为例,一只1000%规格的积木熊在日本官网上的发售价格为48000日元,合人民币3000元左右,但是国内的价格炒到近万元。
网友刘小姐就是从事积木熊交易生意的,她告诉中证君,在梵高款积木熊刚出来时,她从日本积木熊商贩手中买了一批。“一般在离到货还有1-2个月的时候,开始在市场上预售,预售价格一般会涨两三千元左右,先卖一部分。到货后看看行情,再接着售卖,要是比较火,可以把价格再涨高点。”
小怪兽说:“如果没有人买的话,价格再高也是空的。这是大家赋予它的价值。3月21日在潮玩族(一个交易平台App)就有一个拍卖,是Anne Valerie Dupond艺术家款,保留价格是50万元,意味着低于50万是不卖的,而且这个保留价格按平台要求是要低于市场价格的80%。”
即将被拍卖的积木熊,来源:小怪兽提供(中国证券报)
小怪兽表示,事实上“熊圈”一直比较火,但是由于比较小众,之前被关注的少。但是他也反对“炒熊”的做法。“本来积木熊更多是社交意义,现在变成了‘炒’,变了味”。
从“炒鞋”到买“盲盒”,是商机还是套路?
据新华社此前调查报道,从“炒币”“炒鞋”到买“盲盒”,不少人感叹似乎“万物皆可炒”。业内人士认为,鞋子和玩偶这类原本看似小众的消费品、收藏品,在经过商家的“饥饿营销”、互联网快速的话题传播后变了味,由此诞生的炒作产业链也给交易增添了不少风险。
原本从事服装潮牌生意的王先生自2018年加入了“炒鞋大军”,他主要在互联网潮流平台上出售从国外门店订购的爆款,一年来卖了两三千双,预计到年底能赚100万元。
“炒鞋和炒股、炒房的原理差不多,就是逢低买入、逢高卖出。只是鞋子主要看品牌发售量,一旦遇到限量联名款,一双鞋被炒到几万元就不稀奇了。还有两种情况会影响价格,一种是明星把某一款鞋穿成了爆款,另一种是一群人约定好短期内抬高某一款鞋价。”王先生说,后者需要大量的现金流,且没有固定的投入比例,跟不跟风完全看个人,有点像赌博,结果就是自负盈亏。
据他介绍,“炒鞋”看似热闹,实则风险不少。首先,对于真实买家的“鞋迷”而言,除了要花更多的钱,还有可能遇到货不对板。有的互联网平台虽然提供鉴别查验服务,但并非完全靠谱,一旦遇到消费者投诉,结果就是予以退款和稍作补偿。
其次,对于炒作买家而言,除了会遇到经销商拿钱“跑路”、迟迟不发货、汇率波动等不确定因素,一旦钱砸进去了又不能按时拿货、供货,只能自认倒霉之外,最重要的是并非每双鞋子都能牟利,有些款式因售价低于成本价而只能囤积,资金链会面临断裂风险。所以“炒鞋”还是需要谨慎,毕竟这个圈子里真能“炒”出豪车、豪宅的人是少之又少。
据天猫发布的报告显示,手办、潮鞋、电竞、摄影以及Cosplay,是“95后”中最“烧钱”的五大爱好。业内认为,随着年轻人喜爱潮流文化和社交属性的玩法,各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以满足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但是,创业者和投资人在打造“网红”时应注意行业规范和保持自律,同时年轻消费者应避免盲目跟风。
“潮流文化类产品更多是通过理念和价值观去引发消费者需求,过多的炒作只会提前透支行业生命力,也会暴露诸多乱象。”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表示,从消费者投诉和质疑来看,目前潮鞋交易平台的问题主要聚焦在商品质量、发货速度、恶意扣款、退换货难等,这些都影响了市场秩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认为,大家对于新事物初期发展阶段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包容,但是经营诚信不可缺,倘若都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通过营销炒作和投机取巧来牟利,则不利于消费的健康发展,有关监管部门应及时出手“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