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年薪百万,我决定辞职考研

2021-04-12 20:59:34 作者: 35岁年薪百

原创 点击右边星标 一条

根据教育局数据,

2021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有377万人报名,

比去年多了10.6%,

5年内考研人数翻倍。

除了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22-24岁的年轻人,

还有一大批年龄超过30岁的考研者。

一条在3月发出一份“30岁+考研人”的调查问卷,

并深入采访数十位30-40岁的考研人。

不少人选择在职备考,

在迈向中年的路上,抓紧时机提升自己;

也有人35岁年薪百万,却决定辞职考研,

积累一定物质基础后,想在学习中滋养精神;

有33岁大龄单身女性,

边考研边被父母催婚;

不少近40岁管理岗在职的人考MBA,

试图为职场发展拓展人脉;

最硬核的莫过于职场妈妈考研,

“工作-带娃-备考”三点一线,

几近007奋斗模式。

撰文 陈薇沁 责编 陈子文

31岁的李豫鲁,是青岛大学广播电视专业2021级的研一新生。2020年底考研之前,他的职业是一名医生,曾进行了4年的医疗扶贫。“全家人都觉得我当医生是理所当然,因为我祖上四代都是医生,太爷爷的老师是清代的末代御医。”

背着父母和医院院长,他在外租了一间自习室,备考传媒专业。医院有事就往回跑,中间开车要3个小时。

李豫鲁形容自己这个群体“向青年逆行”——背着父母和单位偷偷进行考研准备,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和比自己小10岁的人做同学,用20几岁时赚到的钱支持30岁时的梦想,“享受叛逆的刺激与学习的孤独。”

结合50位调查者的问卷数据和20位考研者的深入采访,我们发现这个群体的一些特征:

? 年龄多处于30到40岁;

? 男女比例几乎是1:1;

? 已婚和单身各占一半,已婚者多数已有孩子;

? 人群的年收入跨度在20-100万。

而至于30多岁的人考研的理由,十分多元化。

很多人认为是目前学历含金量不足,导致长期无法升职;还有一部分人想打开自己的社交圈,包括挖掘项目的创业人士、寻找同伴的企业老板、远离职场多年的全职妈妈;极少数人提到了考公务员需要高学历、孩子读书看父母学历等小众原因。

2020以来疫情的影响,使这个群体又更“壮大”了。根据《2021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全国今年比上一年整整多出了36万的考研者,其中不乏疫情影响下升职受阻、甚至失业的大龄考研者。

我年过30岁,为何选择考研?

2020年中,在某广告公司任HR总监的陈挺,用3个月的时间裁掉了办公室近80%的员工。老员工会来找他“求饶”,后来他一度听到敲门声就恐惧。

亲历一波裁员潮后,“为了摆脱那种窒息感,也是想督促自己要进步。”他跟公司协商签了一份协议,37岁的他决定脱产考研。

如今他正在居家备考某商学院,“专业难度较小、适合30+人群的管理类硕士(MBA、EMBA、MEM、MPAcc等)现在尤为受欢迎,我们的项目今年录取比例从4:1变成近8:1。”他解释说,“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作为某国际酒店集团的财务总监,35岁的Vivi年薪百万,她却认为自己“离CEO或者项目主管就差一个顶级商学院的学位”,毅然辞职考研。同时多年在职场摸爬滚打的她,见多了人心冷漠的时刻,她也想借读书暂避职场,少些消耗、让精神多一些滋养。

一部分人想要在学校里寻找新的机遇。刚满30岁的奶爸阿正本来在国企上班,年薪30万,孩子出生后他却突然生出了“育儿焦虑”。“不如去读个MBA,认识一些新朋友,未来可以一起创业做幼儿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将来。”

“说白了就是内卷”,在华为做行政、33岁的郭德冈说,从去年开始,有同事突然就考上了复旦,家里人开始备考南大,大有人人都是研究生的趋势,她联想:学历是否和升职挂钩?

对于在山东长大、从小被教育“学习和吃饭一样重要”的郭德冈来说,考试是强项。

几个月后,她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附言“上班、带娃的间隙抽空复习,竟然比去年国家线高近70分”的研究生初试成绩单照片,她也觉得自己有点凡尔赛,“但这个成绩确实缓解了焦虑”。

丈夫对她考研尤为支持,主动承担起带娃重任,“高学历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整个家庭未来的保障”。两个人决定等她考上以后交换生活状态——丈夫再去考研,她负责学习、带娃、分享经验。

33岁的补习班老师Lisa认为部分企业对研究生学历有硬指标,比如说公立院校招聘,比如说公务员考试。

她在补习班教英语,断断续续已有10年。她的工作包含帮老板筛选面试者的简历,“我招人时一般会先把研究生学历的人挑出来进行复试,再去看本科学历的人工作经验如何。”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