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生,早上好。”
“嗨,早上好。”
当蔡澜穿梭于菜市场,这样的对话时而响起。
值得一提的是,小贩们只是问候一声,没人围观,没人要合影。
最多看多两眼,便低头做事。
似乎忘了他是文化界名人,宛如街坊邻里般,偶遇时出于礼貌互道早安。
蔡澜很有辨识度。
白发,衬衫,背着黄色僧袋。
喜欢大声笑,常逛菜市场,与商贩们论食交友,打成一片。
与此同时,他在微博上有1102万粉丝,金V认证。
流量高时月过千万,可媲美杨幂、邓超等一线明星。
蔡澜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20世纪是电影大佬,21世纪是作家文人,互联网时代也是顶流网红。
流量与口碑俱备,却没有半点架子,接地气至极。
这在内地娱乐圈中,简直是天方夜谭。
鲁豫采访蔡澜时,一脸懵圈。
蔡澜约她9点喝早茶,她难得起早。
路过市场时,蔡澜对菜市场里的店铺如数家珍。
连有个肉贩花一万块救猫的事他都讲得有声有色。
更令人讶异的还在后面。
蔡澜带她到一个大排档喝早茶,不是什么高级茶楼。
早上九点吃猪头肉就算了。
没过一会儿,老板竟然很默契地递上一瓶XO。
鲁豫问他,“你不会这么早喝酒吧,才不到十点。”
蔡澜哈哈一笑,“没问题啊,现在巴黎是晚上。”
老头潇洒半生,任性而活。
成龙赠送其牌匾:半工半歇半为钱,半人半佛半神仙。
宁愿折腾,他也不要苦闷的人生。
有一年去医院检查心脏,要对比运动前后的心电图。
跑完步后,医生问蔡澜,“你平时运动吗?”
蔡澜气喘吁吁回答道:“恪守人生七字真言。”
“什么真言?”
“抽烟喝酒不运动。”
蔡澜祖籍潮州。
战争爆发后,举家搬往新加坡。
行事作风受两个男人影响较大。
一个是邵逸夫,另一个是父亲蔡文玄。
蔡文玄是个有意思的人啊。
参军是为了可以四处旅行。
参加葬礼才用的黑领带,被他天天绑在脖子上。
不顾外人眼光,就好这口。
他是知识分子,乱世中坚守文人傲骨。
背井离乡后,笔名改为柳北岸,只因中国在新加坡的北边。
小时候他经常往家里提书,一袋一袋往家里倒。
然后对着四个孩子说:“你们选吧。”
言传身教之下,后来小孩们都在各自行业都有所建树。
姐姐蔡亮当名校校长。
哥哥蔡丹是商业大拿。
弟弟蔡萱在新加坡小有名气,著名的电视监制。
蔡澜就不用说了,电影人、美食家、作家、主持人……
雅可吟诗作对,俗可买菜做饭。
说是华人的骄傲也不为过。
从日本学成赴港后,蔡澜迎面撞上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
怎么拍,都卖钱。
不用管票房,光是将版权卖给世界各地就已经回本了。
电影监制在名单里并不显眼,事实上他监制过很多商业片,与成龙熟到不行。
当年常常有人抨击他没良心。
拍什么都赚钱,就不顾电影质量。
对此,他表示不屑。
“我觉得我有良心,我对老板有良心。”
他需要对投资人负责,对得起这份信任。
80年代电影院普及后,看电影变得平民化。
蔡澜更是听从公司安排,开始拍三级片。
叶子楣的《女机械人》。
李丽珍的《不扣钮的女孩》等。
靠电影,他赚了很多钱。
但他却说,这是最痛苦的日子。
蔡澜有极高的艺术修养。
每天坚持看两三部片子,研究顶尖大师的作品,却被迫源源不断输出“垃圾”。
这让他特别分裂。
有一次他问邵逸夫:我们拍了四十部赚钱的片子,能不能拍一部不赚钱的?
听完,邵逸夫反问他:那我为什么不拍四十一部都赚钱的片子呢?
这时,从事电影行业四十年后,蔡澜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喜欢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