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智能汽车时代来临,监管如何跟上?

2021-05-03 14:50:03 作者: 视频|智能汽

车辆“刹车失灵”疑惑尚未揭开,对车主张女士而言,她认为,特斯拉在未经车主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对外公开部分数据,是对她的二次伤害。

张女士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我们反复一直在跟特斯拉索要我们的车辆数据,然后特斯拉就是一直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借口,拒绝提供给我们,直到发生了这个事情以后,特斯拉没有经过我本人的同意,也没有跟我们家人商讨过,而是单方面地擅自把数据公布出来,我认为它已经侵犯了我的个人隐私。”

在法律界人士看来,这次公布的信息包括车主的驾驶行为数据和汽车本身的运作数据。车架号严格来说有一定可能被用于识别到现任车主。更为关键的是,在特斯拉客户的隐私声明中,明确提到收集的信息会与三类人员进行分享:服务提供商和业务合作伙伴,用户授权的第三方,以及法律要求的其他第三方,通常也就是政府机构。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特斯拉作为网络运营者,未经用户同意即向媒体披露行车数据已经严重违法。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表示:“主要的问题,一个是超出了自己隐私协议规定的范围,实际上是超范围使用了数据,而且未经用户许可。第二,这些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是可以定位到个人的,以后这个消费者开其它的车也会被定位。因为根据大数据分析,现在走路步态都可以定位到个人,那么驾驶习惯也有可能可以定位到个人。”

智能汽车行业:收集用户数据已成常态

“刹车失灵”谜底还未解开,关于智能汽车数据隐私的追问,同样也引发了思考。实际上,伴随着新势力纷纷涌入智能汽车制造,厂商对车主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使用已经成为行业常态。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智能汽车占据了各展台的C位。威马智能汽车的一位销售人员在介绍旗下的一款智能汽车时就表示:“这辆车上一共有23个传感器,相当于360度无死角基本可以监测到的,车主状况也是可以监测到的。”

国内外不少品牌,如特斯拉、蔚来、小鹏、比亚迪、宝马等超过10家汽车公司推出的部分产品,还搭载了车内摄像头,驾乘人员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一览无遗,并被后台分析记录。

威马智能汽车销售人员就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疲劳驾驶各方面都能监控到,当您有困意之后,它前面有个摄像头,监测到您眼部微闭时间稍微长一点,它就会给您一个提醒。”

同样的,宝马汽车销售人员在介绍旗下的智能新车时,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它在仪表盘上有两个注意力控制系统,可以监控驾驶员的状态,会做出相应的提醒。驾驶员比如眼神,或者方向盘的力度,或者人的倾向,各方面进行监测,会给出不同的提醒。”

智能汽车,被誉为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移动场景,由此带来资本的巨大流量。智能汽车可以知道车主最近去过哪些地方,通常到哪里喝咖啡等等。拿到了车主的消费偏好、个人习惯等数据,就意味着无限的商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有别于我们传统的汽车,它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它的核心资产在于一个数据平台,企业掌握数据资源是这个经济业态发展和资本市场给予较高估值的一个核心因素。”

当数据成为商业竞争新的资本,用户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不免成为一个新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张女士行车数据被公开,会引发大众热议的深层次原因。

有业内人士表示:“不是它(特斯拉)一家车企独有的问题,大数据之下,可能每家都有这样的问题。隐私嘛,大数据之下个人隐私怎么维护,他们怎么有效利用,我觉得可能要国家、整个汽车行业进来做这个规则。”

目前,我国法律对于汽车信息数据的归属暂时还没有明文规定。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欧盟在2018年5月正式生效的“史上最严”个人数据保护法案《通用数据保护准则》,里面规定用户个人产生的信息都是归用户所有,核心是用户有遗忘权,停止提供服务的时候,可以要求服务商删除这些数据。“我们国家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人大审议,出台之后,这部分数据的归属应该很清楚。根据草案,这些数据也是个人信息的一部分,所以消费者肯定是有权利的。”

信息归属确权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隐私信息收集、储存、使用的监管问题。部分网友对特斯拉公布数据的“窜改”质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于目前智能汽车数据处于“无人驾驶”状态的大众焦虑。

刘典认为,特斯拉其实也陷入了一个困境,就是它不停地去出具相关的信息,但是并没有得到这样一个相关的信任。“所以,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面临一个数据分享,包括出具、甚至未来公开,以及整个数据要素流动的过程中,它缺乏一个信任机制,这个信任机制其实有赖于一个第三方的介入。第三方作为一个中立、客观的一个角色,来介入这个过程,来提升我们在类似这样一个危机事件中的这个信任机制的建立。”

“目前所基于的所有的经验,都是我们机械化时代的汽车工业,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智能化时代的汽车工业,所以说实际上这变成一个跨行业的东西,它一定是需要有一个新的机构来解读这个东西,具有这个能力的才能做这个事情。”LMC汽车市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表示。

今年4月份,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在中国境内收集和产生的数据,必须在境内存储,但是,对于数据的处理、监管,还没有明确的细则。曾志凌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我们进入无人驾驶时代的时候,我们的监管不能无人驾驶。我们确实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独立的第三方政府机构来做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