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调查丨被迫接收的营销短信为何退不掉?

2021-06-16 20:15:41 作者: Qing调查

随着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使用手机短信的人群也在变少,有人调侃现在短信已沦为验证码接收器。

然而在此之外,短信中还充斥着各种营销、推广信息,令人不堪其扰,更让人不解的是,它跟“狗皮膏药”般想退都退不掉。

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没有根治的办法?个人是不是只能忍气吞声?

爆料

一口气退订40多条短信只有一条显示成功

“限时降价,满99再减30”“余额不足?送您5元话费充值券”“贵宾您好,诚邀您参加25周年发布会,领取价值2680元智能门锁”……

每当收到各种商家的营销短信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的信息泄露了,明明没有订购过此类业务,却总是收到“骚扰短信”。

尤其对于强迫症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因忍受不了有未读消息存在,便一一打开处理,要么将对号码设置拦截进行屏蔽,要么按照短信结尾的“指示”回复“TD”“T”“N”“BK”等进行退订换取永久的安宁,可事与愿违,没过多久,各种促销信息、活动邀请短信会卷土重来……

李先生向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反映,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清理一波手机短信,“除了验证码,大部分都是营销信息,不知不觉中就会积攒一堆,太烦了。拦截也没用,一些平台会换个号码继续发送。”

他表示,自己尝试了退订也未奏效,5月31日那天一下发出了41条退订消息,按照正常逻辑,对方应该会回复“退订成功”,然而“发出去的‘TD、T’就此石沉大海,根本没有任何回复,也不知道有没有退订成功。”李先生说,目前只收到了一家银行营销号码发来的“退订成功”的回复。

杨女士也有同样的困扰,在她的短信“骚扰拦截”一栏已有数百条垃圾短信,平均每月会接收到来自同一商家不同号码的30条促销信息。

此外,她表示,运营商的业务推销短信也不少,“流量畅爽用,日包随心订。2GB流量日包只要5元!具体规则详询10010,回复TD退订本短信。”因认为自己的流量足够并不需要这样的推荐,杨女士便按提示回复“TD”,紧接着收到回复:“……退订申请已成功,立即生效,90天后失效。如需提前恢复短信服务,请回复HF。”

三个月后将再次收到这样的营销短信?杨女士在运营商客服处得到了肯定答复,“无法永久取消,默认是90天。10016是营销部门的热线,我们无法单独屏蔽某一个号码的短信,只能自行拦截,如果通过客服屏蔽就会屏蔽掉全部的联通信息,包括余额提醒等。”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上,类似的投诉也很多见,“在从六月七号早上一醒来几十条高途课堂短信验证码,一天下来收了近百条。”该网友表示自己没有在任何不良网络浏览过,不明白为何莫名被骚扰,已经严重影响到其工作和生活,但由于平台发送短信号码不停变换,没有办法屏蔽和拉黑,所以选择投诉,希望有关部门予以整顿调查!

维权

因营销短信打官司男子索赔精神损害1元

与大部分人选择默默忍受不同,有人因退订不掉的垃圾短信将某银行告上法庭,在4月7日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起案件中,北京男子牛某认为,银行在未经授权且在他明确拒绝的情况下,推送商业营销短信,无视他的人格权及知情权,存在明显的侵权及欺诈行为,要求银行书面赔礼道歉,赔偿其制止侵权行为支出、赔偿金等1147.88元以及精神损害赔偿1元。

据案情显示,2017年3月,牛某按照工作单位入职要求,在某银行办理了一张储蓄卡。同年4月,他离职后便不再使用该卡。但在9月份办理该卡注销手续时发现卡片遗失,因银行称“无卡注销需要缴纳手续费”,经协商达成一致后,由银行操作可无须支付手续费且挂失两年后可自动完成注销,牛某随即办理了“挂失永不解挂”业务。

但他发现,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开始收到多个以“1069”开头的号码发送的短信,信息涵盖抽奖竞猜、视频会员、基金理财、下载APP等内容。

在此期间,牛某曾多次回复退订短信、前往银行与柜台经理反映、拨打客服电话投诉,但均无法停止收到此类信息。

牛某表示,2020年2月11日至3月期间,他多次与银行客服通话35次、通话时长共计220分钟,经过无数次的催促、投诉,银行均以“尚在核实中”为由推脱,致使他多次往返各支行营业网点,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了本不应当产生的交通与电话开支,历经2个月更是致使其身心疲惫,仍未退订成功。

2020年3月13日,银行通过手动方式取消向牛某发送营销短信。当天牛某在银行现场办理退订营销短信时,向银行提供了其个人邮箱。没想到该邮箱分别于2020年3月25日、7月22日又收到了银行发送的营销邮件。

被法院认定侵犯隐私权银行当庭致歉

在庭审中,银行辩称,其向客户发送短信具有合同依据,根据开卡时签订的开卡须知,牛某同意银行向其发送营销短信,开户协议是电子形式,需要身份验证,开户申请书的内容会在屏幕上弹窗显示;而短信退订未成功不是银行主观原因造成的,根据银行与第三方签订的合同,第三方开通短信平台,银行将短信通过第三方向客户发送,第三方没有收集到牛某退订短信,导致银行不知道退订信息;牛某没有遭受身体、名誉等损失,不应承担损失。但对于短信退订未能成功给牛某造成困扰,银行表示歉意,并愿意提供一定的补偿。

法院经审理认为,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牛某在银行开户设卡,后根据其收到的营销短信内容多次回复退订,但均未成功。直至2020年3月13日,牛某通过现场要求方式,才得以退订营销短信。该行在牛某发送退订短信后仍然向其发送营销短信的行为,侵扰了牛某的私人生活安宁,应当认定对牛某隐私权构成侵犯,银行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院一审判令该行赔偿牛某损失共计1147.88元;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