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臣史嵩之生平简介 史嵩之是怎么死的

2020-08-23 02:59:58 作者: 南宋大臣史嵩

  这时,孟珙赴临安枢密院禀议刚刚回来,就遇到蒙古派将军忒木觫进攻江陵,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在黄州,即遣人给孟珙下达增援江陵的命令。孟珙乃驰赴江陵,他命令部队不断变换旌旗的服色,回环往来,夜里则沿江点燃火炬,以此来显示宋军声势浩大。然如果,率领军队出战,连破了蒙古军二十四阵,夺还了被俘的二万人口,江陵之围就这样解住了。这里不可否认有史嵩之的功劳,因此嘉熙元年史嵩之进华文阁学士。

  第二年,蒙古东路军的一支自光州(河南潢川)下复州(湖北沔阳),又转而攻打黄州、蕲州、安庆府,当地的守臣都弃城逃走了。史嵩之便下檄文让孟珙从江陵前来增援,孟珙率军来救,又把温不花击退。孟珙智勇善战,连胜两仗,使南宋在江汉地区的不利形势得到扭转,一时朝野振奋。孟珙认为:“襄樊为朝廷根本,应加经理。”他招纳降人,扩编军队,派兵分驻在樊城、新野、唐、邓之间。宋廷就以孟珙为京湖制置使,命令他恢复郢州、荆门,以便巩固江陵的北面屏障。嘉熙三年三月,孟珙出兵,和蒙古军作战,连续三战三捷,相继收复了信阳、樊城、光化和襄阳。史嵩之则被理宗擢为参知政事,督视京湖、江西军马,开府鄂州,成为大宋全线的最高统帅。

  这些仗虽然是孟珙率军打的,但史嵩之总指挥,功劳自然少不了他的一份。不过史嵩之立主和议未改初衷。这年九月,蒙军又以和议未能达成,攻下寿州和泗州等地,在真州被宋军击退。不久,又动用了八十万大军围攻庐州,想在巢湖造船,进攻江南。安抚使兼知庐州杜杲派舟师及精锐部队扼守淮水要害。淮东西民兵也参加了保卫庐州的战斗。蒙古兵无法进犯,改攻滁州。出身于赵葵部下的知招信军馀玠亲提精兵救滁。蒙古军又转攻招信,被馀玠回军打败,死伤无数。知镇江府吴潜也组织民兵,夜渡长江,攻劫蒙军营寨,捉到投拜的汉奸,并夺得许多马匹。侵掠江淮的蒙古军不断遭受官军和民兵的攻击,只好北还。作为最高统帅的史嵩之又一次得到了理宗的奖誉。

  蒙古兵退,派遣使臣来宋,诱说南宋投降。理宗又想以对金议和的办法对蒙求和。史嵩之本主议和,自然更能吃透理宗的意图,竭力附和议和。右司谏曹豳指责史嵩之“以和误国”。但理宗与史嵩之观点一致,就派遣通好使,去与蒙军谈和。

  这些年襄阳一直是南宋朝廷最关注的地方,史嵩之的大小作为,不但在众大臣的视野中,也有理宗的视野中,一方面是史嵩之在襄阳有稳固地位,另一方面反对史嵩之的大臣们连续不断的上奏,把史嵩之炒得火热,这些都在为史嵩之进相位奠定基础。其实自从郑清之罢免后史嵩之就有意于相位了,他平时很少做诗,却有《中秋对月》中这样写道:“一片瑶光万里开,停杯追忆谪仙才。寻常明月不易见,如此中秋能几来?零落故人非白社,登临何地不瑶台。欲招黄鹤临风去,为问霓裳安在哉?”史嵩之企望史氏能重新得到宠爱,更企望自己能成就一番事业。

  嘉熙四年三月,史嵩之被皇上召回临安,拜右丞相,由此挂衔宰相,封公赏爵,实现了他多年振兴史氏的愿望。他《宴琼林苑》诗中说:“鸣跸高登秋暮天,西郊辇路直如弦。梨园花覆千官醉,愈觉君恩湛湛然。”

  史嵩之大权在握,为了筹画前哨江防,他迫令征集渔舟。当时有一叫康植的大臣出来反对说:“令征渔舟,渔民无以为生,万万不可。”史嵩之劾奏将他贬为江陵酒官。

  嘉熙行政,最终形成了乔行简、李宗勉、史嵩之三驾马车的格局。当是人们的评价是:“乔失之泛,李失之狭,史失之专”。

  淳祐元年,蒙古太宗窝阔台病死,蒙古对宋的和议停顿,战争也暂时告一段落。史嵩之进《玉斧箴》,又挤掉了乔行简,独自柄国。

  大臣高斯得上奏,请求择才与史嵩之并相,史嵩之很恼怒,就指使他的党羽说高斯得叔父兄子不可以同在朝,于是高斯得就通判绍兴。

  淳祐二年,《四朝帝纪》一书写成,史嵩之企图改掉高斯得所草的《甯宗卷》中对于济王的评论,高斯得竭力辩护,然而书己被更改了,李心传只好将高斯得所草的藏起来,并写上:前史官高某撰。史嵩之就将《四朝帝纪》进献,同时又进献了《孝宗经武要略》、《甯宗实录》、《日历》、《会要》、《玉牒》等,史嵩之升金紫光禄大夫,封永国公。

  当时史嵩之在相位正十分过瘾,他在《雪后》诗中这样写:同云收万里,斜日已三竿。有鸟皆潜迹,无风尚送寒。晴檐如下雨,枯涧忽鸣渊。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

  史嵩之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一旦发现有人对自己的事业构成阻力,就会果断行事,不惜一切去加以除去。淮西制置使杜杲虽然在解庐州之围时为史嵩之争了荣誉,但由于杜杲上奏表示和谈只是蒙古的诡计,曾令史嵩之十分难堪,因此杜杲成了史嵩之首当其冲的打击对象,他指使台谏弹劾杜杲,杜杲遂被夺去兵权,无意仕途,终老田园。史嵩之入相时,曾召师雍(史弥远弟子,但不与史弥远合作)审察,并秘密示意主动与他改善关系,然而师雍不领情;史嵩之迁师雍到粮料院任职,并说:“粮料院与相府密迩,所以相处。”师雍还是不领情。嵩之独相后,博士刘应起首先上奏论史嵩之的过失,理宗被说动了,想驱逐史嵩之。因为师雍与刘应起友好,所以史嵩之怀疑是师雍在中间作梗,就指使御史梅杞攻击师雍,朝廷就差师雍知兴化军,不久又改知邵武军。富阳人道士孙守荣,号富春子。曾遇到异人,异人授他一支铁笛,他常常吹着笛在市中行走。后修道有成,能预测遥视。一次他去拜谒丞相史嵩之,门卫谎称史嵩之午休,不让他进去。孙守荣当即指出史嵩之正在园池钓鱼,怎么说是在午休呢。门卫非常吃惊,便入报史嵩之,史嵩之因而会见了孙守荣。史嵩之颇喜欢孙守荣的言谈举止和仙道风雅;孙守荣则坦陈己见,发生在史嵩之身上的许多事都被他一一说中了,史嵩之不舒服,终于将他贬死在远郡。

  史嵩之统治“专”,因而招来广泛的不满,而且在很多大臣眼里史嵩之独相期间也并无什麼实绩,却自恃边功,骄狂日盛。於是许多老臣都来劝谏,有的甚至冒著生命危险。虞复上表《爱养根本之说》,极力反对史嵩之的独断专行,结果也被降职任都郎官。李昴英就写了一篇《论史丞相疏》上奏皇帝,揭露史嵩之。一开始,皇帝没有理会,李昴英表示“一身祸福所不暇计”,屡屡痛陈史嵩之,直至皇帝迫于舆论的压力要罢免史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