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毁长城:建文帝朱允炆一招棋错丢掉了整个江山

2020-09-28 17:11:20 作者: 自毁长城:建

  公元1399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发动叛乱,公开向建文帝开战。于是大明王朝进入一场惨烈的“南北战争”。这时候处于南方的建文帝,其手下已经无多少大将可用,而北方的很多将领都归顺了朱棣,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建文帝朱允炆算来算去,就只有年已65岁的老将耿炳文可以委以重任,于是任命他为北伐主帅,率领30万大军(其实只有13万)北上讨伐朱棣。

  先说说耿炳文此人,他是明朝的开国大将,其名气虽然和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蓝玉等人无法相比,然而也是战功赫赫,彪炳史册。翻翻他的功劳簿看看吧。耿炳文算是朱元璋创业的第一批员工了,他是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的老乡,他的父亲耿君用跟随朱元璋作战,在长江战死,耿炳文承续父亲的职位,继续为朱元璋征战。

  耿炳文打仗的本领是杠杠的,公元1357年,耿炳文攻取张士诚的地盘长兴,张士诚派李伯升率十万大兵进行反扑。当时长兴城内只有七千守军,而朱元璋派来的援军也被李伯升夜袭击退,在这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耿炳文不慌不忙,随机应变,居然凭七千孤军与十万敌军相持一个多月,“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后来在常遇春的配合下,击溃李伯升的主力部队,耿炳文还在追击战中歼灭敌军五千多人。此战使耿炳文威名远扬,也让他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在以后历次的大型战役中,耿炳文一直是重要人物,他跟随常遇春等攻取中原,平定山西河北,击败元朝大将乃儿不花,还南征云南。手里握着大把战功,因此,朱元璋在论功行赏时,将耿炳文与徐达、常遇春等人并列,还因为他的长兴保卫战而封他为长兴侯。

2.png

  列举这么一大堆,只是说明:建文帝派遣耿炳文北上讨伐朱棣应该是明智的,至少不是错误的,只有这样的百战名将才能胜任如此大任。然而,老将军碰到了新情况。北上的部队刚进入河北,进驻真定,就遭受挫折,驻守雄县的前锋九千多人被朱棣全歼,鄚州失守。

  前期的失利,可能暴露了耿炳文的一个短板:善于防守,不善于进攻。善于消耗,不善于决战。这个缺陷导致朝廷部队进一步的失利,当时耿炳文手下大将张宝被俘,朱棣故意将其放回,放风说要进攻真定。耿炳文的军队分别驻扎滹沱河南北两岸,一听说真定将遭受攻击,耿炳文慌忙将南岸部队调往北岸,以保真定。然而,部队刚刚渡河,朱棣的军队就发动奇袭,趁着耿炳文军渡河时候队列不整的情况,将其横插截断,耿军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惨重,“炳文军不得成列,败入城。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

  然而,耿炳文毕竟是一代名将,他的部队一旦成功收缩战线,撤回真定城,就变得坚不可摧。朱棣连攻三日,真定城丝毫不动,稳如磐石。朱棣说:这是开国老将,打不过,我们撤,于是撤围而走,“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越三日,解围还。”虽然一时战败,但此时真定城中尚有十万大军,固守不成问题。然而这时的金陵却乱了阵脚,被一时的战败所吓倒,居然认为耿炳文无能,将其撤换,以李景隆代替,还找个理由逼其自杀。这一撤换极其要命,李景隆主导明军,迎来更大的失败,在白沟河惨败,几乎全军覆灭。耿炳文至少守住了真定,李景隆却一路败退到山东济南。后来又是李景隆打开金陵城门,主动投降朱棣。

  如果建文帝继续重用耿炳文,以制约燕王,战局未必如后面那样溃败,而耿炳文一死,等燕王南下时,朝中已无大将可用。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撤换能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能人在,总会出现转机的。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将死之人,为什么还要干这样一件看起来没用且自打耳光的事?我们知道,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下手了。撤销魏忠贤宫内外一切职务,发配到凤阳祖陵司香,不久,又下令对魏忠贤由发配改为抓捕,锦衣卫派员对魏忠贤严加押送,对跟随的余党,立即擒拿。据说发配途中的魏忠贤得知此讯时,正在一家客栈听小曲, 逮捕令加上凄凉小曲,使魏忠贤万念俱灰。次日凌晨,魏忠贤在住所上吊自杀。随后崇祯皇帝开始讨伐阉党,对乱政太监开始大规模清算。

3.png

  他下令召回诸边镇的镇守中官,使宦官不能再拥有兵权。即位之初的崇祯帝,对宦官深具戒心,禁令不断。下令宦官非奉命不得出宫门,让宦官失去交接外廷的机会。但是十七年后,崇祯皇帝又干了厚葬魏忠贤这等令人捉摸不透的事。有一种说法,是崇祯之所以这么做,是在四面楚歌之际,听了随从太监曹化淳说了这样一句话——“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显然,在太监们心目中,魏忠贤比东林人那帮大臣更能干、更实用。那么,崇祯是不是最后也是如此默认呢?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崇祯执政十七年,最大的变化,是对宦官的态度的转变,在执政之初,他杀魏忠贤,体现了对宦官极度厌恶心态,而在执政中后期,他对宦官的态度又好转起来,回到了皇兄天启皇帝当初的怪圈,重新起用太监。

  这位痛恨宦官的皇帝,下令免去那些在天启朝被逮捕处死的阉党官员的“赃款”,释放他们的家属。 京畿卫戍之权、监督军队之权,统统交付宦官。从讨厌到依赖。这是为什么呢?不能排除,是大臣无能与无忠,令其皇帝失望。其次,只有太监,对皇帝亦步亦趋、言听计从。崇祯皇帝或许感到,大臣们离心离德,还是身边的奴才太监最听话、值得信任。在李自成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崇祯在生命最后时刻做了深刻反思,继位当初,铲除魏忠贤阉党后,他重新起用了倡导儒家思想的东林党人及复社人,但是这些人在国内动荡、边关危急的存亡之际,擅长空谈、治国乏术。懦弱、酸腐和无能令其大失所望。而洪承畴等能臣,又在关键时刻,投敌变节,令信任他的皇帝颜面扫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