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无一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把封建帝王的权力与权威彰显的淋漓尽致。
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地方州郡的财税和军事都处于朝廷的节制之中,因此历史上的藩王造反事件虽多,能够造反成功的藩王却少之又少。以西汉著名的七国之乱为例,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等七位藩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声势浩大的叛乱,但是最终还是不敌西汉朝廷,宣告失败。说到底,还是由地方藩王和朝廷的实力相差悬殊所决定的。
但是明成祖朱棣却不在上述造反失败的藩王之列,虽然他和代表大明的朱允炆实力相差甚远,甚至一度身处绝境之中,但是他最终却由燕王逆袭为了明成祖。燕王朱棣之所以能成功,既和朱允炆用人用兵失误有关,又和朱棣自身的用兵谋略有关,本文则着重分析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的用兵谋略。01 稳定大后方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 ,皇位绕过几位藩王传到了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手中。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削藩,短短数月之中,周王,代王和齐王等人不但失去了封地,而且下场凄惨。
燕王朱棣见是不妙,只好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燕王朱棣的封地在今天的北京一带,虽然依照明朝的制度,朱棣作为藩王可以拥有军队,但人数受到严格限制,远远不足以同大明朝廷相抗衡。此外,在朱棣正式起兵前夕,朱允炆不但调动四万大军进入北平,而且还对燕王府实施了围困。
此时的局势对朱棣而言,真可谓是绝境。朱棣首先通过装疯卖傻骗过了朱允炆派来监视他的人,随后出其不意地将燕王府外明军的首领谢贵扣押,从而解除了明军对燕王府的包围,并且重新将北平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中。
以上军事行动仅仅花费了一天时间,速度之快,令远在南京的大明朝廷来不及做出反应。而燕王朱棣则趁着明朝讨伐自己的大军尚未到来,留下世子朱高炽防守大本营,他则和大将朱能兵分两路,一路由在自己率领,攻占北面的居庸关,一路由朱能率领,向东攻占蓟州(今在天津)。
最后两军又顺势攻下遵化和密云,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怀来之战中,由于北京周边的明军多为朱棣在朱元璋时期的部下,因此在朱棣的攻心计下,大多阵前倒戈到了朱棣一方。
到了建文元年的七月十七日,也就是朱棣宣布起兵后的第十二天,朱棣已经控制了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粉碎了明军对自己后方的威胁。纵观这一阶段,朱棣通过快速奔袭,趁讨伐大军尚未到来,及时稳住了大后方。02 击败耿炳文
在得知朱棣起兵造反,并且连下北京附近数城后,七月二十三日,朝廷令耿炳文率领的30万大军(实际上是13万)向北讨伐朱棣。耿炳文能征善战,是明朝的开国元勋,那么朱棣是如何应对的呢?
耿炳文将大军分为两部分,由自己亲率主力驻扎在河北真定(今为河北正定),徐凯统领其余部队驻扎在河北鄭州,雄县附近。经过对局势的综合分析后,朱棣决定先歼灭立足未稳的徐凯部,再向西和耿炳文决一死战。
攻击徐凯部的行动时间被朱棣定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当明军大营内的将领们在饮酒作乐,士兵们在望月思乡的时候,朱棣军已经趁着月色摸到了雄州城下,并且突然发动了攻城作战,仅仅过了一夜,雄州城便陷落。当鄭州城的明军前来救援时,又被已经攻陷雄州的朱棣部队打了个伏击。紧接着朱棣一鼓作气,成功攻下了鄭州城,这时候他的敌人就只剩下了西侧的耿炳文,朱棣实现了第一步计划。
两天之后,朱棣军向西进军,准备出击耿炳文部。耿炳文得知朱棣已经消灭雄县和鄭州两地的明军,便紧急将滹沱河南侧的6万多明军调往真定。不料却正中朱棣下怀,当明军移动到真定城下时,朱棣大军突然杀到,耿炳文自恃兵多便出城迎战。但是他却低估了朱棣军的战斗力,几个回合下来,明军败落下风,只得匆忙退入城内,赶来支援的明军遭到早有准备的朱棣军的痛击,一时间明军死伤惨重。
经历这次惨败后,明军闭城不出,朱棣只好退回北平。这一战前后历时14天,仅真定一战,明军便死伤3万余人,因此朱棣虽然没能取得全面胜利,却极大的挫了明军锐气。纵观朱棣的用兵谋略,在于一个“快”,趁明军立足未稳,快速出击,快速奔袭,为自己赢得主动权。03 大败李景隆
耿炳文北伐失利的消息传来后,朱允炆再次派出50万北伐大军,由曹国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指挥。李景隆虽然是朱元璋朝名将李文忠之子,但是他却是个十足的草包,朱棣很早之前就认识他,对他可谓知根知底,朱允炆任用李景隆实在是用人不当。
永平(今在河北卢龙),距离北平只有四百里左右,是北平南侧的重要门户。九月一日,坐镇北平的朱棣得知永平被围,来犯之敌是江阴侯吴高和精锐的辽东兵。与此同时,李景隆正率领大军向距离北平只有350里的河间进发。形势对朱棣十分不利,朱棣决定先救援永平,同时他大概是受到了父亲朱元璋的启发,于是他令姚广孝辅佐世子朱高炽死守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