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数十年,为何却被指责“书生误国”?专家:看他们做了啥

2020-08-03 18:53:29 作者: 寒窗苦读数十

《神童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古至今,中国就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和知识的国家,在古代只有寒窗苦读数十载,才有机会博得功名,走上仕途,从而打破“寒门难出贵子”的阶级限制;而在现代社会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获得好的工作机。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国都十分重视教育问题。然而,学子们寒窗苦读数十年,为何得到的却是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的“书生误国”之说,这种指责由何而来呢?对此专家解释道:看看那些“书生”做了什么就知道原因了!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在抨击读书人无用,而是专指那些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他们虽然满腹经纶,可到了实际生活当中,往往又无法很好地解决问题,完全是“纸上谈兵。”所以,

与其说“书生误国”还不如改成“清谈误国”更为贴切。

▲古代书生剧照

《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古代能够登科及第的人大都饱览圣贤书,表面上也都尊奉着儒家信条,

个个都把“仁义礼智信”挂在嘴边,外表也都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殊不知他们却并非全是真君子,

道貌岸然、阳奉阴违、做尽了可耻之事读书人也不在少数。

明朝名相张居正就曾被一群迂腐的“书生”祸害过。

坊间一直流传着“张居正害了万历”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万历本来是个大有可为的明君圣主,可张居正的过分严苛使得万历心性大变,最终成“龙”变为了“蛇”。

君臣的矛盾一直存在于张居正和万历之间在,再加上后来满朝大臣的挑唆,

张居正这个辉煌一时的明朝首辅最终和皇帝的矛盾也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以至于后来的结局也是十分的凄凉。

▲张居正画像

张居正曾针对大明提出了许多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让整个国家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张首辅也因此获得了极高的声望。

在那时的朝堂之上,首辅张居正被人人称颂,无人不想要巴结他,三教九流更是换着花样地拍他的马屁,把张居正活活地被捧成了“在世圣人”。然而,

盛极必衰,万事万物都是这个道理,此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张居正早已被一些人盯上了。

▲张居正故居

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很多权贵大臣的利益,

于是这些人就暗中调查张居正,只要抓住了对方一点把柄,就大肆地攻击弹劾张居正,想让他跌落下来。

可皇帝对其的信任几乎是无可动摇的,上奏弹劾后,张居正一点事都没有,弹劾者反倒因此被降职了。

而张居正本人也非常有政治手段,权术规则他都能玩得团团转,不仅没有传统儒生的刻板迂腐,还相当的通达圆滑,甚至还在暗地纵容官员搞“灰色收入”。

▲张居正雕像

有张居正这样一个既能富国强兵,又能让官吏填满口袋的能人在,按理说是应该是皆大欢喜的,可那些算腐的文人却对其非常的不满,都想着把他拉下马不可。

直到张居正父亲去世,他的对手们总算才找到了破绽。本应回家守孝三年的张居正在万历的特许下,没有回家奔丧,而是继续留京任职。毕竟万历是绝对离不开张首辅的,本来大臣们也不敢多言,

可偏偏这时有一颗陨石降下,引发了一场大火,朝廷因此损失惨重。大臣们便借此良机弹劾张居正,说是天有异象必然是老天因为张居正不回家守丧而降下的灾祸

,还有人甚至说出了张居正要造反的言论。

▲张居正墓地

万历虽然极为信任张居正,但他对“天降异象”也始终是有些担忧,便决定让张居正回家奔丧。张居正走后,朝堂上对他的抨击就更多了。

不仅说他不带皇上赏赐的貂帽,藐视皇权,“假清高”,还捏造了许多关于张居正的轶事,对于张居正的床笫之事描述地绘声绘色,仿佛是他们亲眼所见一般。

就是这一群刻薄嘴刁的“书生”生生地把一代名相骂成了“奸邪之人”,以致最后张家还被无情地抄了家。而后来此事引发的种种连锁反应,对万历皇帝造成了深重的打击,甚至还出了“二十年不上朝”的壮举,可见“书生误国”并非空穴来风。

《运命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纵观中国的历史,像张居正这样被文人迫害的忠臣良将绝不在少数,那满口仁义道德,行事却龌龊不堪的卑鄙小人更比比皆是。他们用最卑劣、最下作的手段去诋毁自己的对手,全然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终也只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枚小蝼蚁罢了。而那些同张居正一样的人尽管遭到了许多无端的指责和不公的待遇,但历史会永远记住他们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

《神童诗》《中庸》《运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