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快评|“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被撤销,事件不该到此为止

2020-07-16 16:16:45 作者: 参考快评|“

(文/十四心)

发酵了几天之后,引起网络轩然大波的“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7月15日终于有了后续:涉事小学生父亲发声明道歉,称未充分掌握及领会“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同一天,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撤销该项目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对于这个结果,有人欢呼“造假”终于被纠正,也有人质疑陈某某父亲的道歉信措辞避重就轻,还有网友表示对类似赛事的组织者“再也信任不起来了”。

人们之所以对“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风波“不依不饶”,是因为它触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最神圣也是最敏感的几个关键词——当“科研净土”、“小学生”与“学术造假”以及若隐若现的“疑似拼爹”联系在一起,必然引发民间情绪的一次集体喷发。

时至今日,组织中小学生参与的科技竞赛可谓名目繁多,在最具想象力的年龄段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出发点和用意当值得肯定。但参赛的青少年除了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外,吸引部分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的,恐怕还有比赛带来的附加值:很多省份都将比赛奖项直接与中考、高考成绩挂钩,有的获奖者甚至可以在高考中加20分甚至30分之多。

重赏之下,激发起更多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必然有人会动起歪脑筋。因此我们看到,关于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家长代劳”的质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以至于有人戏谑,一些中小学生的科技竞赛获奖项目,看上去就像是研究生论文。不可否认,相关竞赛有助于发现和发掘那些潜心科研乐趣的小小发明家以及热爱科学的少年英才。但也必须承认,学术造假风气如今的确已经日益低龄化,甚至像这次的事件一样竟然渗透进中小学生中间——这大概也是网络上反响强烈的原因之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个别人的个别行为令比赛沦为一场“拼爹游戏”,当家长成为后浪们背后的推手,不仅与有关比赛初衷背道而驰,还败坏了社会风气,令神圣的科研净土遭到污染,更会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甚至可能使其人生之路跑偏,实在令人痛心。

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人看后都会质疑明显违反常理的参赛“科研成果”,如果偏偏有人却看不出来,甚至可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麻木视之,则更加令人不安。将不正常视为正常,将潜规则当作行事的“明规则”,若真如此,这样的赛事从一开始其实际效用就已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本身而言,家长的道歉和奖项的撤销不该是终点,其后续走向更是一个风向标和试金石。任何闪烁其词或顾左右而言他,都将造成比事件本身更坏的导向,不仅会令围观群众失望,更会让遵规守纪的人心寒。

我们呼吁****不妨以此事为契机,举一反三,彻底清查各类青少年科学竞赛项目,莫让弄虚作假破坏公平公正,勿使未来花朵沾染尘埃。

以科学之名,愿阳光洒满每一项赛事,愿世界不负那些真正追梦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