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下一个阶段,我推荐了2016年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他开始警告说人会变成无用之人,整个社会可能产生一种更大的迁移,以至于人类的一些基本的挑战,战争、饥饿、瘟疫的挑战,很可能被机器对人的挑战替代。
这4本书是在我生命的不同时期读到的,但是如果你把它们放到一起,你会看到内在的逻辑。
关于中国问题也是如此。我选了一些书,首先是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他是最早对中美问题进行研究的人,提出了中国现代化是一种“冲击反应模式”;然后,我又选了一本彭慕兰的《大分流》,他谈到另外一个观点,认为所谓历史其实从1820年以后,东西方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最后,我选了基辛格的《论中国》,他提出了“例外论”,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于西方世界来讲是一个意外,并谈到了应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等等。
我觉得这些观点、洞见,很多时候也体现为生活中的一种谈资,人们可能会感到似有耳闻,但是假如把它们放置在一个话语体系里面,个体的历史感就会加强一些。
第一财经:你有什么独特的阅读习惯吗?
吴**:关于阅读,我有两点体会:第一,一定要多读书,而且体系地去阅读。第二,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怎样多读书呢?找你喜欢的作品去阅读。要是你找了一本书,看了15分钟就睡着了,说明你跟它没有缘分,你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我们不需要学习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不一定是商业类书籍。比如,你在金庸的小说里面也看到很多商业的启示,看到很多人性的东西,这样的阅读也很好。看金庸的小说,或者看历史故事,都很好,但是一定要专门找你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去看。
第二,带着问题阅读,效果会更好。我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也会经常碰到问题。比如,碰到组织问题,我就去找一些跟组织相关的书,或者跟一些老师做交流,我会问:老师你看我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给我?老师就会推荐某某某的书,我就找来看。
我阅读效率最高的时候,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我们的管理者们,看书可能会有更多的代入感,有更多的切身体会,这样也有助于理解内容。所以我觉得要建立自己的商业认知,第一要读书,第二绝对不能很痛苦地读书。怎么能够不痛苦?要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要带着问题去阅读。
《影响商业的50本书》
吴**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