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壮士激烈背后的启示录
曾经把“每周看一场电影”当作“简单生活”的一部分,然则因为疫情影响,简单重复的日常生活被打乱,甚至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好在现在电影市场已复工复产,尤其是电影院线的复工,让很多憋坏了大半年的影迷们,终于有了释放的机会。而由管虎导演的《八佰》就是释放的一个引爆点。据相关数据显示,公演两天票房就突破了亿元。
坦率地讲,对《八佰》这部描写战争片的期待,我和很多人一样期待已久。因为,这个故事我们在学历史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因是***军的抗战的原因又不是完全知晓,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因此,《八佰》如何呈现,如何表现,如何挖掘,是很多人比较关注和关心的。因为,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讲述会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味道。管虎导演“更关注人物,不止于类型”。
影片一打开,其视觉冲击就让人震撼。当然,这样的震撼我们在西方其它战争大片中也能体验到。但作为亚洲首部全片使用L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而且是战争体裁电影还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技术手段。
纵观整部影片,描写的战争中人物的众生相——老算盘、小湖北、端午、羊拐、老铁、老葫芦、教授、赌场老板、大学生、艺人等等人物,都是群戏。即便是八百壮士(实际是四百二十人)的最高指挥官谢晋元,导演也没有化更多的笔墨去单独刻画。导演深谙在大银幕的有限时间内塑造群像的艰难。因为在147分钟内,要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又不能不让人有几个印象深刻人物,因此,导演匠心独运,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他们对战争的态度和在战争氛围下人性的流露与心理揭示,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理解。群像的塑造都是从小人物入手,形态各异,心态各异,职业各异,阶层各异,浓缩了1937年代当时的社会阶层和结构,反应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众生像。而《八佰》中所呈现的各色人物,每一个都是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战争的特殊环境,激发性格,崭露真像,从而给人以明确的辨识度。每一个人物都很生动,这样群像也就鲜活了。可以说,每个人都能在那些群像中找到自己的心理和影子。
不得不说的是,整部片子设置得也非常巧妙,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灯火辉煌,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另一片是残垣断壁,环境黯淡,垂死挣扎。这既是真实的呈现(还原当时上海苏州河两岸的真实),也是艺术地再现。而再现,肯定注入了导演及创作人员的“刻意安排”。好在这样的安排,让观众接受、认可、受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
影片中最让人感动和感慨的是通过小人物战争初期对战争、死亡的害怕、恐惧,最后成为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由普通人向英雄的转变。
《八佰》这部战争片,并没有让女人走开。其中也突出地刻画了一位青年女冒死强渡苏州河,送去激励壮士奋进的旗帜的场面,让人唏嘘不已!
最后,不得不说说影片中那匹“不经意”出现的白马,这是导演对象征手法娴熟运用。那匹通体洁白、快如闪电的白马,在苏州河岸飞驰,象征着不屈、勇敢、**和希望,看着它风驰电掣在对岸飞奔,引发了民众的奋起,让人热血沸腾。这是难得一笔,也是画龙点睛的一笔。相信很多观众走出电影院,这匹通体洁白、快如闪电的白马,依然在脑海里飞奔!
正如最后一晚突围时团长谢晋元所说,“好好活着,活着就是胜利”。八百壮士激烈过后,
冲出来的每一个壮士就是一粒火种,让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永远立于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