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关关雎鸠
上期文章,我们扒过了凌霄和贺子秋两个人物的成长故事。
回顾:《以家人之名》:小孩想身心健康地长大到底有多难?(上)
今天,我们来聊聊女孩——**月和李尖尖。
03
**月爱上凌霄 并不意外
如果说凌霄、贺子秋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先天缺失,那么**月的人生则可谓是“幸福美满”——
自幼父母双全,尽管爸爸没有出场,但从妈妈给全家人买衣服的情节可以看出,父母关系应该比较和睦。
**月自己呢,长得漂亮,品学兼优,还是班长,绝对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就是这样的优秀生,出场时却是这样的:
遇到校外不良青年碰瓷,她垂着头,耷着眼皮,大气不敢出,两只手搅在一起用力拧着衣服下摆。
明明不是她的错,素不相识的学长在帮她据理力争。
她自己却想赶紧给钱息事宁人,胆小怕事又不争气的蠢样子让人隔着屏幕都很想揍她。
于是,**月这个小心谨慎、缺乏主见、没有自信的“小绵羊”人物形象就这样丰满地树立了起来。
**月的性格养成,主要是因为她有一个对她要求极为严格同时又有极强控制欲的妈妈。
**月妈妈,一个气场十足的职业女性。妆容精致,衣着有品,举止优雅,人情练达,开价格不菲的轿车,和其他家长说话就像是“英国王妃接待平民”,典型的女强人,里里外外一把手。
妈妈的教育“宝典”是:物质上绝不亏待孩子,但在教育上绝不能溺爱孩子。
这样的妈妈,会在孩子要100块的时候大方地给她300块;但也会在孩子考了班级第二名的时候奚落她是“万年老二”。
这样的妈妈,会毫不犹豫地许诺孩子生日时送她一台昂贵的数码相机;但同时也会提出附加条件,那就是下次必须考第一。
这样的妈妈,会义正言辞地谴责别的家长逼孩子小小年纪拍广告赚钱的行为是压榨孩子,但她以爱的名义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周末辅导班,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压榨。
最能体现这位妈妈控制欲的经典桥段,就是带**月买衣服。
白色,不耐脏,不能买。
黑色,显老,不能买。
听她的买粉色吧,又被批评没主见。
网友弹幕评论:我有主见了你倒是听啊。
另一个淋漓尽致表现妈妈满满的控制欲的故事情节,发生在请尖尖和两个哥哥吃饭时。
妈妈让**月点菜,却又当着同学的面对她点的几道菜表达不满,横加干涉,还毫不留情地指出她礼数不周,都不问大家有没有忌口。
就连**月未来要考法律专业,都是妈妈给她想好的。
有这样一位强势的妈妈,从小在批评的声音中长大,这也难怪**月没有主见了。
妈妈把她的饮食起居、穿衣打扮、学习工作都规划得彻彻底底、明明白白。
妈妈把她的主都作完了,到了她这,已然无主可作。
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早已习惯了听妈妈话的**月,即便未来有一天可以自己做决定,恐怕也没法按自己的喜好点菜、买衣服、选冰淇淋口味了,因为她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真的很容易犯错。随便一句来自外界的批评就会让她情绪崩溃,甚至会自暴自弃,成为一个无比懦弱的巨婴。
如果没有凌霄的话。
**月永远都不会忘记16岁那年盛夏的那个午后。坐在李尖尖家楼下的秋千上,一个男孩一字一顿地对垂头丧气的自己说:
“**月,你真的很优秀,长得漂亮性格好,学习也自觉,不让家长操心,你唯一需要改掉的,就是不自信。”
我很优秀?我很漂亮?我真有这么好吗?
可能没人相信,因为妈妈管得严,**月的好朋友本就不多,和李尖尖一起的时候大多是互损,妈妈对自己从来都是批评,即便有旁人夸奖也会莫名觉得自己不配。
**月长到16岁,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真诚地认可和夸奖,更何况这夸奖竟来自一位冷峻的学霸。她第一次体会到,原来自己是值得被夸奖的,值得被爱的。
凌霄不会想到,自己貌似无心的一番话,对**月来说,却是一场重获新生的救赎。
从那一刻起,那个时时忐忑、惴惴不安的**月消失了,一个自尊稳定、自我悦纳、敢于表达自我的**月出现了。
随后一场戏,**月和李尖尖给同学唐灿送笔记,却被晾在太阳底下等了半小时。
面对不可一世的“大明星”,**月再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小绵羊,而是大声吼出了不满,甚至出于愤怒当场又把笔记拿回去了!
她的行为引发了观众的极度舒适,纷纷打出弹幕:
“月亮终于有自我了!”
“干得漂亮!”
剧情发展到成年以后,很多网友对**月之前明明喜欢贺子秋为什么突然无厘头地爱上了凌霄硬生生拗出三角恋的情节感到大惑不解,觉得编剧是能力不够狗血来凑。
在这里,笔者并没有为编剧开脱的意思,只是单纯地觉得,**月爱上凌霄的行为,并非轻而易举,而是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一个被妈妈长期控制和否定的孩子,势必拥有一颗敏感自卑的心;而一颗敏感自卑的心,注定无法拒绝任何正面的评价,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赞许。
十六岁的那个夏天,**月爱上的,其实不是凌霄,而是凌霄带给她的——
久违的自爱。
04
父母心中有爱 孩子眼里有光
凌霄、子秋、**月,这三个人都是有妈妈的,却反倒不如没妈的李尖尖过得快活。
尖尖的幸福生活,这得益于她有一位神仙爸爸、面馆老板李海潮。
海潮这个爸爸当得,其实是相当辛苦。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一夜之间痛失爱妻和尚未出世的儿子,留给他一个四五岁的女儿,和一家只有几张桌子的社区小面馆。
女儿的调皮、生活的琐碎和失去亲人的痛苦,并没有压垮这个没怎么读过书的男人,他依旧是每天早上三点起床和面、做浇头,乐呵呵地给孩子准备早餐,和气地招呼来吃面的每位邻居和顾客,日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