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运用*******经济学的方**,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强调,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的重要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界引发热烈反响。参加座谈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从国情出发,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紧跟时代课题,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开拓发展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充分挖掘国内需求潜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把握国内外大势、着眼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表示,这一新发展格局的部署和要求,是在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决定的,是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当今世界经济发生诸多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一些国家内顾发展的倾向抬头,****摩擦,全球化会遭遇更强的逆风逆水,国际环境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庞大总人口和中等收入群体,形成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因此,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十分重要。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形成以我为主体的双循环格局。国内循环并不是封闭的,仍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引领新的全球化。加快全面改革的进程,释放改革红利,有利于我们防范风险、挖掘潜力、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谈到,新发展格局是***统筹必要性和可能性、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既为解决现实问题也为谋划长远发展而提出来的。我国国内循环的规模、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双循环相互促进是适应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应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带来的机遇。作为在全球经济增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经济体,我国的国内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国际环境。我们应继续不断扩大内需,扩大进出口,促进资本双向流动,为世界各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应从多方面着手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要注重扩大内需,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构建人类*****,将我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嵌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告诉记者,我国已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面临新的任务。以城乡和区域发展为例,我国城乡和区域发展仍存在诸多结构调整的空间,应采取强化都市圈的增长极作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供给、加大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投资、增强土地和住房管理的灵活性等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新发展格局既是应对复杂严峻国际形势的关键之举,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要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畅通国内大循环。同时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塑我国国际合作的竞争新优势。
“目前我们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阶段,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拐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郑永年谈到,要理顺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关系,做好两个循环的平衡。应充分挖掘国内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众多外向型企业,做好外循环。未来应在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同时,深化体制改革。这种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还包括社会体制、社会治理的创新。
以辩证思维看待新机遇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强调,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林毅夫表示,要精准抓住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当前我们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未来不确定性增大,国际贸易形势将继续笼罩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行动的阴影之下。此外,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技术攻关任务艰巨。然而,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大,经济长期向好,中国经济将继续是世界经济的“稳定锚”。我国“两新一重”建设潜力足,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这些都是我们要深刻把握的新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表示,从国际层面来看,疫情冲击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为我国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仍有较大空间,市场规模、产业体系、人力人才资源、基础设施等优势突出,具备向高质量阶段转变的诸多有利条件。但也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条件发生边际性转折性变化。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优化提质期,产品结构、需求结构、要素结构、区域结构等存在失衡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三期叠加”形势,即疫情后经济恢复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攻坚克难关键期、应对外部环境重大变化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