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19日,海南省人力资源市场官方微信公众号“海南直聘”发布海南椰树集团招聘职业经理信息,其招聘条件提到,应聘者承诺终身在“椰树”服务并以房产作抵押,离开“椰树”以房产偿还。
此外,应聘者要承诺做到“两不”,即忠诚不谋私,顾事业不顾家,引发了舆论场的轩然大波,有网友甚至称其为“卖身契”。
“卖身”式招聘博眼球
苛刻要求引争议
8月20日,椰树集团就该招聘信息内容发布致歉声明称,对招聘信息审核不严,用词不当,部分条款已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以及人文精神,造成不良影响。
“椰树集团押房招聘”事件舆情走势图
“椰树集团押房招聘”事件传播渠道分布图
随后,椰树集团董事长赵波回应“押房招聘”表示,“可以说企业高管都是这样做的”,其竞聘总经理时曾主动抵押了房产。他认为这样能够“给自己压力,也给自己动力”,而这次的招聘仅针对高管职位,初衷是避免企业投入巨大成本培养的高管跳槽,对个人和企业成长都有好处。相关信息以新浪微博为主要传播渠道,舆论热度再度被推至顶峰,截止至8月26日14:00,新浪微博话题#椰树董事长回应押房招聘#阅读量达5856万,引发了舆论的大量关注。
椰树集团奇葩招聘
成法律意识淡漠的佐证
随着舆情不断传播,法律界人士对此事亦保持了一定的关注程度。媒体及律师均认为,椰树集团要求员工以房产作抵押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即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此外,据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明显包含违法内容的招聘信息,在省级人力资源市场官方信息平台上发布,与企业法律意识淡漠、平台管理机制不严有关。”
作为知名企业,椰树集团的法律意识淡薄、内部审核流程欠缺、信息发布草率,成为众人吐槽的对象。不少网友针对椰树集团与员工签订了所谓的承诺书发表评论,认为其违反法律规定,亦是无效的;更有网友建议招一名法务是当务之急。
图:知乎网友留言
过度强调企业利益
椰树的招聘透露出市场推广的味道
本起舆情引起轩然大波,可以说椰树集团以忠诚度和房产为筹码,进行了一次企业和高级雇工之间的“对赌协议”。椰树集团的“傲慢”或是其对自身利益过度放大的结果,正如新华每日电讯的文章所言“过度强调企业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部分大型企业在人力资源政策上存在的不良倾向”。
大企业容易在劳动力市场占据相对主导地位,椰树集团的夸张做法颇具争议性与话题性,而“开放式”话题的重要性在于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这与营销、传播、推广、公关的逻辑相通,难免落个“刷存在感”的口实。椰树集团也正是利用了求职者与企业主之间矛盾的舆情爆发力及失衡程度,助推了本起舆情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中国职业心理网首席专家师至洁表示,企业出台这样的招聘,市场推广味道很重,也帮助椰树集团实现了高价值的品牌曝光率。也有网友表示,椰树集团不是来招聘的,是来打免费广告的,而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这个问题登上了各平台热搜。
核心人才流失易重伤企业,
但剑走偏锋的品牌声誉成本可承受吗?
在椰树集团苛刻的招聘条件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企业骨干人才流失与人才战略储备难的局面。近年来,“用工荒”“核心人才流失”等话题不断引发舆论关注。无独有偶,8月24日“多名百度搜索前高管入职字节跳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腾讯指出,此次加入字节跳动的前百度高管,不乏业界TOP10及口碑颇佳的百度搜索首席架构师;这一人事变动或揭示了“字节为矛,百度为盾”的残酷竞争格局。由此可见,核心人才、骨干人才、高管团队的流失或影响企业的业务发展,或影响长远发展,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转折点。因此,战略性人才储备是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必修课,也就不难理解椰树集团的担忧。即便如此,这并不能成为椰树集团博出位的借口。而椰树集团的草率发布成为爆发舆情的根本性原因。
无论是“奇葩”招聘广告的用词不当,还是椰树集团董事长赵波在回应中表示“本人也抵押了房产”,并对此观点及人才培养的解释,加之,2019年爆发的低俗广告风波,无疑证明了椰树集团“祸从口出”的习惯性“失常”。椰树集团是否具备品牌声誉风险意识,不得而知,但其需要提升舆情管理及品牌声誉风险处置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至少,椰树集团在下次发布信息时,需要先冷静思考下会引起的舆论反馈为何,为自己争取一次纠偏、止损的机会。当然,有意为之的信息发布并不在其中。
作者:芦珊 胡佳思(实习生)
编辑:刘金卓(实习生)| 责编: 李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