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中考作文:读懂“无字之书”写好“化蛹成蝶”

2020-07-19 16:35:31 作者: 名师点评中考

福州日报记者 谢薇

昨日,中考语文考试一结束,以“学习与性格”为标题的作文题就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当天,本报邀请4名省市语文名师对今年的中考作文题进行点评。老师们一致认为,今年作文题“接地气”,贴近初中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与今年高考作文题高度契合,具有鲜明的初高中衔接意识,体现了“工具性”“实践性”的功能。这预示着,今后学生们要在具体语文实践活动中,注重“情境化”和“应用性”,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贴近生活 关注心灵成长

“今年的作文题看似传统平实,实则内涵深邃,充满哲理,启发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关注学生的自我修养和心灵成长,既接地气,又超越高拔。”屏东中学一级教师、校“读写基地”培尖导师林密认为,结合提示语仔细审题,会发现文题中的“学习”是指广义的求知和体验,既指课本学问、才艺技能,也指旅行交友、劳作实习,凡是生活,皆可“学习”。这给考生们提供了广泛的选材空间:或一句话、一首歌、一个人、一次出行、一场风波,凡是能打动、能改变、能塑造的,都是可选的“学习”素材。

福建师大附中原语文组组长、高级教师薛章辉表示,题中的“导语”深刻阐述了读“有字之书”的作用,同时揭示了生活中的“无字之书”俯拾皆是。总之,写“有字之书”可写理性上的文学、科技、哲学、数学等书籍对塑造“我”的性格作用;写“无字之书”则重在抒写感性生活的实践活动的认知。所以,认真审题、尽快把握写作思路,是这次中考作文的关键。

以小见大 可抒情可议论

薛章辉表示,这道作文题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散文)。如果选写记叙文,考生必须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写自已参加一次或几次劳动锻炼、体育运动,以及学习绘画音乐等的艰辛经历;或记叙一次或几次困难挫折噩运使“我”锻造了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性格等。记叙文必须抒发真情实感,注重抒情议论详略得当,从而体现“我”的经历、体验和思考。

学习是因,性格是果;学习是付出,性格是收获。林密认为,在写作时,抓住学习和性格之间的关系,借助心理描写,抒情议论,写出蜕变演化、化蛹成蝶的过程,将会成为文章的亮点。

在选材方面,福州第十九中学初三语文学科、福州市骨干教师林中恒建议,要选好切入口,最好从自己亲历的一些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以免陷入“泛泛而谈”的误区。形式上,鉴于导语末尾“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这一情境,可以采用发言稿、演讲稿、调查报告等较为新颖的形式进行创新。

注重“情境化”“应用性”

福州第十六中学一级教师张婧认为,今年的中考作文题设题与近年的高考作文趋势一脉相承,体现着鲜明的初高中衔接意识。她说,题中“学习与性格”,这是一个并列短语,二者不分孰轻孰重,但彼此相辅相成,其中蕴含辩证关系,这是初中往高中发展应慢慢形成的逻辑能力;再看“请写一篇文章,在主题班会上分享”,显然已经给了一个明确情境和写作对象,设置典型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交流观点。“这样的‘情境化’和‘应用性’可以说,给会写议论文,思维敏捷,善于表达自己,侃侃而谈的学生,一个很大的空间和舞台!”

张婧认为,如今语文越来越回归“工具性”“实践性”功能,这种“返璞归真”指向实际生活的风向标,要求老师们在面对语文课堂和作文训练时,也许要多一些现场活动,少一些生搬硬套的僵化思维。

林中恒也认为,现在的作文命题趋向越来越贴近学生现实,越来越有情境感。要想出彩就要越来越注重灵活性、创造性,不落窠臼。因此,她提出,考生们要有一双留心生活的眼睛,发现美、发现感动,写出自己心底质朴的、真实存在的、最易让人动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