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一种女人?
在人际关系里,她们委曲求全,哪怕对方已经将“触犯自己利益”这件事放在了明面上,却还是打着吃亏是福的原则,让自己压抑本该保护自己利益的权利;
两性关系里,男人不会在意自己的感受,明知道自己的生日却对送礼物这件事还是无动于衷,她们不敢提要求,不敢随便要礼物,深怕自己某一个举动惹得对方不高兴,导致一怒之下抛弃自己。
这样的女人,不惹事,似乎是很多人眼中的“好女人”,然而这种“好”却是建立在压抑自己欲望的基础上,面对冲突和矛盾,她们习惯性的逃避或者是委曲求全,虽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矛盾的暂时性发生,是一种大度,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我们生来是为了感受世间的美好,若是一味地退让,那么所有的时光都将会充斥在一个“懦弱无能”的氛围里,而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会逐渐降低。
因此,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敢于“得罪男人”,才是自己内心强大的重要标志。
“迎合型人格障碍”的结果只会是吃力不讨好
在心理学中,“迎合型人格障碍”会有一种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通常表现就是生活中的“老好人”形象,他们没有脾气,对谁都是笑脸相迎,甚至对别人无理取闹的要求也只会不去计较地一笑而过。
然而,这类型的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势必会以“讨好”为基础,一切以别人为中心,一开始,和这样的人相处会觉得很舒服,因为他们总是为你着想,在他们面前,你会尽一切可能做所有你想做的事情。
但是,时间久了,人们便会主动远离这些具有“迎合型人格障碍”的人,因为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那种渗透到任何缝隙里的讨好会无形的变成一种束缚,会让人有种“无功不受禄”的负罪感,就像是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要接受别人这种铺天盖地式的好,会感觉到亏欠。
假如自己回报回去,对方则会进行更大程度地讨好,慢慢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所以,为了避免那种亏欠感继续蔓延,和这类人群相处的人就会率先退出。
而“迎合型人格障碍”的人所做的事情的出发点,也不过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填鸭式的好会让对方有种负担,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
情感上的“斗争”,有利于亲密关系的升华
不敢得罪男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我进行压抑的一种表现,把所有的欲望都掩藏在“懂事”之下,那么女人在两性关系中,势必就做不到和对方真正地坦诚相待,那么彼此的关系也只能停留在最开始的一个基础上。
读者的女友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所以,从小缺爱的她要比同龄人懂事很多,哪怕在成为自己的女友之后,也从来没有见过她发一次脾气,她乖得不像话,却也乖得让读者有种对方不那么爱自己的错觉。
后来,在了解女友的原生家庭以后,读者决定让女友做回最真实的自己,他一遍遍地告诉她,她有权利生气、撒娇以及不高兴,她不用担心自己有情绪之后,读者会不爱她,她大可不必压抑自己的天性,因为自己不是她的父母,他会把所有的爱都给她。
于是,读者应酬回来晚了以后,第一次见到女友因为吃醋而闹小情绪,这一刻,读者觉得这就是爱情的甜蜜,真实不遮掩,对方可以在自己面前释放所有的天性。
而在这次以后,两人的关系比以往更加甜蜜,因为女友不再害怕“得罪自己”,她把自己最真实的样子呈现出来,所以,他们之间的交往层次也就更加深刻。
敢于“得罪男人”,是一个女人内心强大的标志
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保护自己应该拥有的,不遗憾自己已经失去的,有自己做事的一套原则底线,该忍的时候忍,不该忍的时候分毫不让。
这就是一个女人内心强大的表现,真实而且勇敢。
社会心理学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之下,强者会更强,而弱者只会更弱,如果在两性关系中,女人总是以不敢“得罪男人”的卑微心态处事,那么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她始终都会处于一个卑微的位置。
对于女人来说,敢于“得罪男人”是思想成熟的一种表现方式,因为她的内心已经足够强大,她能够给予自己想要的,而不是依附于别人,担心得罪对方而失去了自己所拥有的。
人只有真实地表现出自己想要的,以及处事的原则和底线,别人才会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