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背后的历史
最近一个月内最热门,大街小巷都在讨论的电影莫过于《八佰》。若要说起《八佰》的历史背景,那就不得不提到从1937年8月开始的淞沪会战,会战前的日本因为之前的对华战役大多都是胜利,所以大胆放言“三月灭华”,企图三个月之内就率兵直入当时的国都南京,而上海则是挡在南京的门户。
当时的上海虽然有租界这一小块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但绝大部分还是暴露的日军的炮火之下,持续三个多月,中日两军合计伤亡三十多万人的战争,最终是以国民军队的接连战败,被迫撤出为结局。而结局的最后一幕正是《八佰》的背景。
同年十月,将领谢晋元收到指示,命令他率兵驻守四行仓库,给撤退的大部队争取时间。该仓库是当时几个大银行用于存放最重要财物的场所,不仅位于周边平方的战略制高点处,在枪击战中占有一定优势。最关键的是,仓库与租界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河流,因此,日军在作战方面也会顾及租界感受。
但实际上,四行仓库之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秀。蒋政府在国际会议举办之前提出以四行为掩护,坚守五天的想法,是想给对岸租界的外国人,以及他们身后的西方列强看日本的蛮横无理、中国的势弱,想用自己的低姿态换取同情。
值得一提的是,史实记载的四行仓库之战并没有所电影艺术化的那般伤亡惨烈,跨桥进入租界清点余军人数,伤亡五十余人。但电影没有拍摄的撤回租界后的内容也是这三百多名英雄的苦难生活。本应该享受英雄礼遇的他们,在进入租界的那时,必须交出手中的枪械武器,甚至被关押隔离。在日军完全占领除租界外的上海区域后,他们更是孤立无援,连早操集会升旗都是不被允许的。四年后,将领谢晋元也被刺杀身亡,群龙无首的士兵又被租界当局移交给日军,被迫收编为苦力,要么在日本军队干重活被折磨死,要么被发配东南亚终身当不知名民工。
”八佰“壮士当时坚守也是抱着以身殉国、用热血守卫国土的决心,在第一次撤退军令下来时也是不服从决心坚守,但最终没有扛过多次的最高军令。国民当局的想法却是借此想取得欧美帮助。但事实上呢?表演战结束后,国际社会看到了日本的蛮横无理,但弱国无外交,国家和国家之间最根本的还是利益。欧美列强在此后也没有半点干涉中日,促成和解的想法。尤其日本打仗所购买的枪支弹药百分之八十都是来自于美国,中国越乱,列强从中获取的利益也更大。国民政府求靠欧美列强来压制日本这一想法也是上海几乎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软弱的领导,示弱的指令,让士兵的信心也渐渐消失,军心涣散,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