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世峰
开学伊始,南昌市洪都中学初一某班的一份“班规”讨论稿蹿红网络,引来网友的争议。
班规一共22条,里面的许多条款,在网友看来匪夷所思。比如,不准与外班同学接触,包括课间打招呼、放学一起走;男生不得在操场打球;不反对公开恋爱,但要写申请书;班干部可以获得薪资待遇——班币……凡此等等。最遭诟病的是要求学生对违规者“检举揭发”,让人看后不寒而栗。
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该校办公室一位王姓老师时,王老师说,开学学校要求初一班级民主制定班规,要个性化不要雷同。讨论稿曝光后,学校也认为太严苛,不人性化,跟学校的教育理念有冲突,已经废止。
看到这22条班规,有网友马上想到了大名鼎鼎的黑色幽默小说《第22条军规》。其实第22条军规是一个逻辑陷阱,目的是让人进退维谷,左右为难。而22条班规则不是,它每一条都很明确,细致到无出其右。它更容易让人想起一部德国电影《浪潮》 。
一位德国小镇中学的历史老师做了一个教育性实验,取名“浪潮”,要求同学设立统一的口号、一致的打招呼方式,穿同款的服装……为了这次实验,老师制定了一些规则。比如,课堂上不能说话、说话必须站起来,发型一致,行动统一等等,违者将被赶出教室。老师一开始只是强调诸如纪律、集体这样的概念,想让学生体验专制,没想到却慢慢演变成了一场失控的运动。
当然,洪都中学这位班主任肯定不是想导致场面失控,而是想牢牢“控制”住学生。初中生正是叛逆期的开始,有的老师为了班级秩序、学习成绩,往往希望借助严苛的班规来达到目的。正如王老师回答记者提问所说的,22条班规,无论是严禁、惩罚还是奖励条款,“出发点是好的”。
可是,如果这样的“严苛”班规实施起来,三年之后,这个班的孩子们会是什么样?是成为只会听话的木偶,还是只知道埋头学习的机器?还是投机取巧、见风使舵的“聪明鬼”?甚至专打小报告、尔虞我诈的马屁精、小特务?
让学生遵守纪律并没有错,但是教育者也别忘了,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个性不能被忽视,过分的限制,只会增加学生心中反感,彼此的尊重,才能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深思。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