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百景图》喜提杭州府!快来看小南君发现了多少彩蛋!

2020-11-03 14:57:05 作者: 《江南百景图

正式开始之前,小南君先给大家出道题:请找出下图中的拱墅非遗建筑。

一共有6处哦,分别是半山娘娘庙、剪刀工坊、米市巷绣球、面塑摊、泥塑园和祥符桥。你找对了吗?

这6项非遗建筑凭什么能代表运河南文化,入选《江南百景图》?小南君得和你们好好说道说道——

半山娘娘庙

半山娘娘的人物原型为倪姑娘,因其逝后显迹护国助阵有功,南宋时期,高宗皇帝敕封其为“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半山娘娘庙因此得名。

半山娘娘不仅智勇双全,护国退敌,还是桑蚕生产保护神。

民间相传,倪姑娘生前饲猫护蚕,蚕花兴旺,家业安康。逝后,半山娘娘庙内时常出现七彩神猫,倪家先辈就手工捏出一只只泥猫,放在庙里牌位上。

来自杭嘉湖进香的蚕农们会把半山泥猫请回家,老鼠从此逃无影踪,蚕桑获得丰收。因此,百姓们都把半山泥猫当作一种吉祥物,希望能消灾祛邪,家业丰足。

剪刀工坊

剪刀工坊代表的当然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啦。

“张小泉”,家喻户晓的中华老字号,做出的一把菜刀、剪子能用一辈子,一做就是近400年。

张小泉品牌始创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凭借好口碑,被乾隆定为宫廷用剪。因其优异的产品质量,屡屡斩获国际大奖,并于1915年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

三百多年来,一代代传承人,每天都在工作坊里敲敲打打,最纯粹最原始的手工方法制剪,为无数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着便利。

米市巷绣球

古时,绣球用来传情达意和祈福纳祥。因此,绣球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内涵。

到近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米市巷绣球的第一代传承人颜月香老师开始将绣球的球体改良发展为相对较小的可随身携带的小球体。

接着,第二代传承人刘爱奋老师又将绣球和端午香包相结合,于绣球内放置驱蚊香粉,在房内或车内放置、悬挂绣球,既寓意吉祥又可装饰兼具驱蚊避虫功效。

精巧和趣味相得益彰,装饰和文化和谐相融,艺术性和实用性的高度结合,绣球所具有的艺术和收藏价值、承载的文化内涵,将让这一文化符号传播得更远。

面塑摊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