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浙江的深秋里,一条条美丽河湖,正在成为“大花园”流动的底色,鱼虾成群、水鸟结伴,产业兴旺、游人如织。
桐庐后溪陈村段 以“全域化、高质量”为目标,自2018年以来,浙江深入推进实施“百江千河万溪水美”工程,完成美丽河湖示范472条(个),启动建设乐水小镇167个、水美乡村753个。一幅幅江南水乡画卷徐徐展开,一条条滨水绿色产业发展带崛起成势,一张张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网不断构筑…… “浙”里的河流湖泊,正在从“安全”“生态”“美丽”“富民”向“幸福”汇流。 安全为本 生态为先 建设全域高质量美丽河湖 展现着湖光山色亭台楼榭的婀娜风姿,续写着宾朋纷至歌咏吟唱的浙东诗路盛况,吸收滞纳千万方洪水仍岿然不动,这就是嵊州市湛头滞洪区?艇湖城市公园。 嵊州市湛头滞洪区?艇湖城市公园 作为曹娥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湛头滞洪区?艇湖城市公园是提高嵊州城区防洪安全的重要工程,它依托原有的滞洪区进行改造提升,开挖库区,新建堤防、堵坝、水闸,整治修复水环境,提升景观,打造成为集水利、景观、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生态之园、城市之肺。 2019年8月,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正面袭击嵊州,湛头滞洪区?艇湖城市公园滞纳洪水15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西湖的水量,与北部沿山高排渠、新四明江、屠家埠和浦口2座排涝站等水利设施联动,打出“泄、滞、排”的组合拳,护卫嵊州市区和经济开发区毫发无伤。 近年来,浙江全省“上蓄、中防、下排、外挡”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不断完善,新增水库总库容4.8亿立方米、强排能力1689立方米每秒,新建加固干堤500余公里,中小流域治理4000余公里,河湖库塘清淤3.7亿立方米。各地还通过以路为堤、以山为岸、退田还湖、退堤还河、打通断头河等方法,进一步拓展了行洪空间。近年年均洪涝灾害直接损失占GDP比重、受灾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均较“十二五”降低一半以上。 常山常山港 确保防洪安全,高标准建设美丽河湖,这既是浙江站在高质量发展的节点上作出的选择,也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保障人民美好生活而作出的承诺。2018年起,浙江开展美丽河湖建设,让美丽河湖成为美丽浙江“大花园”里最美的风景。高位推动,制定建立完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全力实施“百江千河万溪水美工程”。美丽河湖建设连续两年入选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全省11个设区市、89个县(市、区)分别制定实施方案,一张蓝图绘到底。水利和治水办(河长办)牵头抓总,发改、财政、生态环境、建设、文旅、交通、农业农村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在儿童文学作家毛芦芦的故乡,衢州柯城,一大一小两棵树生长在大俱源溪畔。大的那棵是泡桐树,也就是毛芦芦父亲为她种下的“嫁妆树”,小的那棵是自然生长的苦楝树。得知大俱源溪要开展美丽河湖建设时,她一度以为,这两棵土生土长的树可能因为河堤建设被移除。 “万万没想到,它竟然还在,它竟然还在,我的树,我的泡桐树,我的嫁妆树,竟然还在!”今年8月下旬,毛芦芦再次回到故乡,面对“失而复得”的两棵“嫁妆树”,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毛芦芦和她的两棵“嫁妆树” 不仅是这两棵“嫁妆树”,大俱源溪畔的古树、名木,甚至是枣树,也大都被保留了下来。衢州市柯城区水利局局长陈宏良道出了个中缘由:“筑河堤,我们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也听取了当地村民的意见,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态。岸边这些古树,既能稳固岸坡,又能美化环境。” 河湖治理从单一的防洪安全向自然保护、生态修复、综合开发转变,把防洪排涝作为首要任务、生态修复作为重要举措、水岸同治作为根本之策。推进“活水入镇,清水绕村”,以清淤泥、通水系、活水网为重点,建成一大批“会呼吸的河流”。 共建共享 齐抓共管 打造美丽河湖风景线 沿着衢州市信安湖畔的公园,来到了古时衢州最大的码头水亭门外。水亭门因水而兴,但并有随水运时代的落幕而衰落,如今它已成为衢州的重点历史文化街区。衢州河长制巡河积分奖励兑换点,就坐落在这熙熙攘攘的街区里。 衢州市信安湖 信安湖畔丝竹环绕、人水和谐 扫二维码,关注“衢州治水”公众号,点击“公众护水”参与巡河。参与治水领积分,兑“公众护水绿水币”,再兑换雨伞、肥皂等生活用品。对于很多人来讲,日常走路时参与巡河,就能换得生活用品,这“买卖”着实划算。 衢州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尽可能发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全民动员、全民护河、全民治水。”今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各地“公众护水绿水币”上线运行,三个月就吸引了60万人注册参与,是全省河长人数的10倍。此外,“治水公约”实现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全覆盖,一大批“蓝马甲”“河小二”“河小青”等民间组织开展全民护水行动。 社会共治共享作为汇聚治水合力、创新治水改革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浙江河湖长效管理、巩固治水成效的重要举措。湖州南浔区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20余亿元推进“百漾千河”建设;宁海县盘活水利资产约70 亿元,组建运作水投公司,为水利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10月27日,随着浙江首本河道水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证书的产生,首笔“河权贷”在青田县章村乡吴村村发放,金额20万元。这是自2014年章村率先探索河道经营权改革,利用“河权到户”来实施“包河到户、以河养河”之后的又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