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开幕。连续9年,乌镇的一场场盛会,总会向世界传递重要信息。
从线上到线下,在互联网最前沿“冲浪”的人们再一次相聚,会场内的话题持续不断,不同的语言相互交织。
如今在世界大型会议的版图上,一说起互联网,人们总会饶有兴致地谈及乌镇。
在这种奇妙的勾连里,互联网已然带上了“乌镇印记”。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但对于互联网本身,我们又了解多少?
从乌镇峰会的细节中,可以寻找互联网的“秘密”。
永恒的力量
许多嘉宾在前几日抵达乌镇时,不约而同地来了一波“回忆杀”:
“2014年首届大会的时候,我们还在讨论4G如何普及呢,互联网需要电脑、手机这样的端口接入……”
现在来参会,看到的则是5G开启“万物互联”时代,“黑科技”令人眼花缭乱,即便是入住的酒店,也是无需前台接待的智能酒店了。生于乌镇的文学巨匠茅盾写过《可爱的故乡》,在互联网语境下的乌镇无疑更是“可爱”的:外表愈显古朴,肌理愈发年轻。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互联网是个“新生事物”,人们寄予它希望与梦想,也更希望它历经时间的考验。
而在乌镇,恰能让人感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强大包容力。这几天采访嘉宾,会发现他们都是带着“问题”来到乌镇:数字鸿沟会不会让社会割裂?数字基础设施谁来建、怎么建、怎么共享?人工智能和数字伦理的边界在哪里?
乌镇是一个能给出答案的地方,互联网人对乌镇有期待。习近平主席今年向峰会致贺信中就提到:“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这让人想起自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乌镇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后,峰会每年攒的“局”,始终坚持“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始终强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夜晚俯瞰乌镇,密布的河网联结着枕水人家的点点灯火,犹如一张承载互联互通寓意的大网。一年又一年,搭起了人们与互联网一场场新变化之间的桥梁,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更深了。
真实的相聚
在乌镇开会,时间是需要“挤”的。
在会场,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从清晨到晚上,近十场分论坛召开,享誉全球的互联网“大咖”围绕互联网前沿问题进行热议,听众还需频繁“转场”,“跑”着去开会太正常了,因为谁都不想错过精彩的现场和观点。
在这里,一场场创新者与创新者之间面对面的聚会,传递着一个清晰的共识:尽管线上早已通达无比,真实的相聚、平等的对话,依然是灵感火花迸发的源头。
中控科技集团创始人褚健一直关心工业互联网之路该怎么走、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如何深度融合等。这些话题在历届峰会上多次出现。去年,他和其他嘉宾探讨了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特别围绕“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展开讨论。今年,他再次参加工业互联网分论坛,对过去一年大家的实践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好建议充满期待。
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去年和嘉宾们讨论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个宏大命题。她和团队走访全国多个城市用户,发现内容安全是一项重点诉求。于是,小红书今年重点关注谣言、网暴、炫富、侵权、不合规医美等平台乱象,从严处理违规内容和账号,并通过加强技术管控水平,不断提升平台治理成效。
全球性的问题要用全球化的方法来解决。论坛上每一场主题演讲、每一个观点交锋,都是一次脑力“洗礼”。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需要这样的头脑风暴、这样的思想盛宴,站在互联网发展的最前沿、科技世界的最顶端,开拓崭新的未来世界。
年轻的心
在乌镇,经常可以听到一句话:“如果自己的产品不出现在乌镇,你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新潮、新鲜,是峰会一如既往的特色。有参会者发觉,这几年会上“新面孔”越来越多,无论是数量还是创新成果,都让他吃惊。
所有的聚会都不止表面的热闹。互联网新兴力量密集亮相的背后,恰恰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缩影:互联网从PC端向移动端加速转移,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成为热点……
仔细观察前来参会的企业,很多都是从原来只做某一领域,逐渐打开互联网边界,向工业互联网、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领域拓展。
仔细观察前来参会的嘉宾,不少人的头衔发生了变化,有的自己去创办公司,有的去开辟全新的领域,但千变万变都依然在互联网领域。
国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支持,让美图公司创始人兼CEO吴欣鸿感觉前景一片大好。他们正开拓新的服务场景,从主要服务C端用户的生活场景,转向服务B端用户的商业场景,发展更持续稳健。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刘春喜今年分享了一杯“数字牛奶”诞生的全过程,把他们从智慧牧场向智能工厂转型的经验告诉更多传统企业。
颠覆自己、挑战自己,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对未知敢于探索,保持创业“拼”的状态……悠悠碧水间,数字浪潮的强劲脉动再一次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