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弟”改名,不该障碍重重

2022-11-10 15:50:59 作者: “招弟”改名

近期,河南女孩芃芃(“招弟”)改名成功的故事引发网友关注,越来越多的“招弟们”通过社交平台讲述了自己的改名经历。因没有统一标准,对“招弟”这类名字的改名申请,大部分地区倾向于严格对待,且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在一些地方这种改名依然困难重重。

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女性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重男轻女的倾向得到明显改观,但一些名叫“招娣”“引娣”“来弟”的年轻女孩,从学校到社会仍会饱受名字之苦——这样的名字不仅叫起来不好听,有时还会给她们带来一些心灵伤害。

其实,很多“招弟”都曾动过改名的念头,但改名之后带来的身份证件、档案、学历证书等的变更,让不少人一直犹豫不决。一些“招弟”花费大量成本最终仍改名失败的经历,更是让一些人直接打消了相关念头。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是“招弟们”坚持改名的直接法律依据。然而,姓名登记本身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户口登记条例》也属于行政法规体系,这也是“招弟们”改名屡屡碰壁的原因之一。

《户口登记条例》制定于1958年,同年,有关部门发布了配套的《关于执行户口登记条例的初步意见》。根据这两个规定,在有充分理由的前提下,当事人可以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姓名变更登记,但对何为“充分理由”没有细化,对当事人申请改名的程序也没有详细规定。

现实中,一些“招弟”改名成功,有的是经办人出于同情,有的是求助媒体后“特事特办”。但更多的时候,一些地方为避免变更姓名引发的后续“连锁”反应、为防范有人通过变更姓名逃避法律惩罚、民事纠纷等,会对此类申请慎之又慎。

客观而言,类似“招弟”这种带有性别歧视色彩和旧时印记的名字,对当事人工作生活的影响,可想而知。报道显示,叫“招娣”“招弟”的女孩仅某一个省份就超过万人。可见,这也不是一个小众的事情。那么,有关部门对此是否能够给予重视并积极寻求一些改变?

比如,有专家指出,“充分理由”完全列举不太可能,但可以对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作一定程度上的扩大解释,以更好保证当事人的权利。再如,说“招娣”有违公序良俗也不为过,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对此给予更大的重视和更多现实考量,进而对相关人员改名给予更大的支持和便利?

对个人姓名权利的尊重和保证,某种角度上是在与陈旧观念“割席断交”,也是对男女平等的遵从和践行,期待更多“招弟”能够改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