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人终成造风者丨PICO欲以两种混合现实录制方案,推动VR大众化

2022-12-30 12:28:46 作者: 乘风人终成造

结果显示,MRC视频的转化率远超视频:在观看《OhShape》MRC宣传片的用户,购买意愿相较另一组提升30%;观看《Holopoint》MRC宣传片的Quest用户,购买意愿提升25%,即MRC宣传片更容易让观看者产生参与感和代入感,这对于提升VR设备和软件的消费至关重要,这也成为越来越多行业厂商布局MRC工具的原因。

02

简单易用,MRC的突破点

既然MRC工具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人使用它创作内容并分享出来呢?比较高的使用门槛是很多MRC工具无法回避的问题。以目前使用率较高的LIV为例,作为PC端的MRC工具,其算力充足,稳定性高,但其用户反馈使用成本很高,除了要准备PC、绿幕、摄像头等设备外,还需要在Steam平台上进行复杂的软件配置,这对于长期使用MRC拍摄的达人来讲可以接受,但是对于以分享简单体验,要求简单快捷的普通用户来说则很难接受和使用。

所以,以PICO为代表的VR厂商开始推广以手机作为记录工具的MRC应用,以期用“简单易用”作为MRC的突破点,让更多普通消费者也能成为VR内容的创业者,向周围的朋友分享自己使用VR的绝妙体验。

一方面,手机是人人都有的设备,可以天然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另一方面,PICO还充分借助了手机系统能力的优势,比如现在旗舰级别手机的AI能力很强,在对象、动态识别方面的优化比PC更好,因此使用手机MRC不需要绿幕等布景,在日常场景中就能完成,对用户来说也更加友好。以PICO手机MRC工具目前的使用指引,整个拍摄流程在10分钟之内就能完成,比电脑串流LIV方便很多。用个类比就像是单反摄影和手机摄影一样,前者效果固然更好,但对设备专业性和后期的要求更高,在流行度上远不如手机摄影,同理,手机平台上的MRC工具也给了普通人创作VR混合现实视频的机会。

由于现在这项应用还在推广的初始阶段,它需要完善的方面还有很多。首先就是操作简化,目前手机MRC操作过程的一大难点就是对齐,需要做到VR和手机双端、真人和虚拟结合对齐,在这个过程中用户需要按指导做指定动作来做校准,当完成之后即可用手机端自动录制,这个过程需要用户进行一定的适应,熟练之后执行会更方便。

此外就是这项功能对网络环境要求略高,WiFi环境干扰较大也会影响使用体验。对这些问题,PICO的工程师也表示引导流程会继续优化,还会进一步降低连接和校准时间,这个工作预计在2023年完成——从目前安卓和iOS两端手机硬件的性能发展,特别是AI性能的提升来看,在2023年也会对这方面的体验提升贡献不少分数。

除了软硬件本身需要优化之外,第三方应用的生态也对MRC工具的推广至关重要,这方面内容缺乏,消费者就算是想把自己放到虚拟世界中也无处可去不是?这也是目前明显的短板,在Oculus这么大的体量下,支持MRC的游戏应用只有23款,国内最大的PICO内容生态中支持MRC工具的游戏也只有8款。

这是每种新的生态起步阶段都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开发者,更在意ROI(Return of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因此,厂商在前期的牵引作用对吸引开发者很重要,比如PICO计划一方面通过用户活动、市场推广,提高接入MRC的收益,强化Return,另一方面通过简化MRC SDK集成方式,降低集成成本,进而引入更多的支持PICO MRC的游戏,这是强化Investment。

03

全景MRC,下一个创作热点?

当然,我觉得仅是依靠第三方开发者只是一个层面,MRC工具的突破点理应比较多。还记得11月初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3D实景地图渲染技术么?作为将物理世界快速转化为虚拟世界的工具,类似的应用也一样可以转化到MRC体系当中来,比如虚拟导游、虚拟主播等方式,都可以通过MRC工具加载到这些虚拟化的场景中来。诚然,那些动辄按平方公里计的庞大虚拟场景并不适合普通消费者来运用,但通过手机实现小场景SLAM建模定位却未尝不可,比如刚刚结束的OPPO INNODAY上推出的“端云实时渲染”,就能让个人创作者实现小范围场景的建模渲染,这也能成为MRC的创作素材。

在这样的前提下,结合ReadyPlayMe这样的个人虚拟形象设计或PICO Avatar虚拟形象系统服务,就可以实现更加灵活个性化的用户虚拟形象定制,要是再加上索尼mocopi之类的全身动作捕捉方案,手机MRC工具自然就能给用户提供更加广大的想象空间不是?感觉在这些虚拟场景数字化工具的共同作用下,普通用户想要达到更好直播或内容呈现,会比实景搭建更简单,结果也会更自由多元。特别是在当前开发者应用生态还不太丰富的前提下,通过这些能将物理世界数字化的工具,就能让更多内容创作者脱离那些固定应用的框框,更基于本身环境、内容能力等做独立内容的开发,让更多人感受到VR内容创作的魅力——我觉得将这方面做好,开启一个属于VR产业的UGC赛道也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