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衮衮士人中,一个“卑贱”戏子的高贵人生

2020-07-23 22:13:47 作者: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写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书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穿长衫的士人。他们的命运不同,人品亦有差异,作者并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在字里行间中对很多人都竭尽讽刺。然而在众多的读书人中,却插入了一个属于“下九流”人物的故事。不仅给予他整整三回的篇幅,更生动再现了他的高贵情怀和操守,完胜那些满口圣贤的读书人。

他叫鲍文卿,是这部儒林长卷中一个卑贱的戏子。

仗义执言:卑贱的“戏子”竟然救下了“高贵”的官员

因为偏向冒名顶替的牛浦郎,知县向鼎被人举报,一位崔姓按察司决定俱本弹劾(牛浦郎的故事在这里:《儒林外史》牛浦郎,一个横行于儒林中的小骗子的逍遥人生)。这一夜,他一边看着写好的奏章,一边出声读了出来。这时,烛灯灯影里,只见一人双膝跪下,为这位向知县求情。

原来这人是崔按察司门下一个叫鲍文卿的戏子。他对按察司说:

听讲鲍文卿如此道来,崔按察司又惊讶又感动。他说难得你一个戏子竟然如此爱惜人才,我又怎么能不同意?不过你这样救下了向知县,他也不知道,我给你写封书信,送你到他衙门中,让他好好谢谢你。

随即崔按察司告诉幕僚,说这向鼎不参了,然后派一个衙役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将鲍文卿送到安东县。

向知县打开书信一看,才知道自己差一点就丢官卸职,幸亏这位卑贱的戏子仗义执言。他连忙请鲍文卿进来,要大礼感谢。不想这鲍文卿自认身份低贱,对向知县毕恭毕敬,百般忐忑,连坐都不敢坐。向知县没办法,便让亲戚来陪他,他还是不敢。最后让管家来陪他,他才欢喜自在起来——他认为管家和自己的身份相当。

第二天向知县拿出五百两银子要感谢鲍文卿,他却执意不肯收,说:

见他说得诚恳,向鼎只得作罢,又留他住了几天款待,才依依不舍将他送了回去。

守望相助:与落魄秀才的惺惺相惜

鲍文卿回到崔按察司身边不久,崔就病故了。鲍文卿只得回到家乡南京,决定重拾旧业,办个戏班为生。

这一日他在城北看到一个六十多岁、花白胡须、衣衫破烂的人手里拿着一张破琴,琴上贴着“修补乐器”的字样。鲍文卿正想找人修一下自家的乐器,便请他到家来修琴。原来这人姓倪,也是一个读书人。自从二十岁考上秀才后,就一直当秀才,直当了三十七年秀才。他考不上举人,又不会干别的,儿女还多,日子一天穷似一天,只好勉强靠修乐器为生。他有六个儿子,除了一个死去外,已经因为生活所迫,先后卖了四个。而最小的一个,将来大概也得卖给别人。

一番话说下来,让鲍文卿惨然变色。他一向敬重读书人,却不想这个读书人过得如此不堪,还不如自己。想了想,他对倪老爹说,我有个想法,说出来你别见怪。我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你若是不嫌我出身卑贱,便将你的小儿子过继给我吧。我照样送20两银子给你,我抚养他长大成人。过年过节,他都可以回家去看你。如果过一阵你的日子好了,我还把他送回你家去,你看好吗?

如此优厚条件,上哪里去找?倪老爹当即应允,感激万分。随即鲍文卿请倪老爹吃饭,立下过继文书,倪老爹十六岁的儿子改姓鲍,名为鲍廷玺。

此后鲍文卿将鲍廷玺视为亲子,又觉得他是读书人家出身,不肯让他学戏,又送他读书,之后帮忙管着戏班子。期间倪老爹去世,鲍文卿出钱为之办了丧事,亦让鲍廷玺披麻戴孝,全了父子情意。

清白正直:拒绝金钱诱惑,坚守做人本色

光阴如梭,转眼几年过去,鲍文卿的戏班子办得很是不错。这一日带着儿子上街,竟然遇到了已经升为安庆知府的向鼎向大人。向知府一直记得鲍文卿当日的相救之恩,隔了数年相见,将鲍文卿当做是自己的老朋友。二人叙旧之后,向知府送了鲍文卿20两银子,请他半个月内带着儿子来自己的任所。

鲍文卿便将戏班子交给女婿暂代,自己收拾了行礼衣服,带着鲍廷玺坐船奔安庆而来。在船上,遇到了两个安庆府里的书办,他们知道这鲍文卿是新任知府的大恩人,便一路刻意讨好。等到无人时,偷偷对鲍文卿说,我这里有两个案子,一个请老爷批上一个“准”字,便可送你二百两银子;另一个只要批上“驳”字,便可送你三百两银子。以您和向大老爷的交情,一定不费事。

没想到鲍文卿却一口拒绝。他说,我就是个老戏子,是下贱之人,哪敢在老爷面前说情?那书办还以为鲍文卿不相信,说你要是答应,一上岸我就可以先给你五百两银子。鲍文卿道:

一番话说得又朴素又诚恳,态度又坚决,两个书办讨了一场没趣,只得作罢。

鲍文卿带着儿子鲍廷玺来到安庆,帮助向知府做些杂事,比如考秀才的监考巡视等。期间向知府又为鲍廷玺操办了婚事,娶了向府管家的女儿为妻。几个月后,向知府升调福建,而鲍文卿亦是生了病,便向他告辞,向知府执意送给鲍文卿一千两银子。鲍文卿不肯收,向知府说,我现在不比当初了,不穷在这一千两银子。你若是还不收下,把我当做是什么人了?!

鲍文卿回到南京不久就病重去世,向鼎以朋友的身份亲来拜祭,并亲自题下铭旌,称他为“皇明义民”。作为那个时代下九流的戏子,这已经极高的评价了。

鲍文卿他的问题和遗憾。比如他恪守着那个时代的礼法,自认自己“卑贱”,在读书人面前无比谦卑,有着浓厚的奴才心理;他作为向知府的心腹,在巡查秀才考试时,亦对作弊者姑息纵容,有着息事宁人的苟且。然而,他心怀善良,坚守做人本色,拒绝那唾手可得的诱惑。这份正直与操守,别说小说中很多士人都比不上,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不多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