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历史上多是弟杀兄、子弑父,兄杀弟、父杀子相对比较少?

2020-07-24 13:19:57 作者: 为何历史上多

父子兄弟之所以成仇,几乎都是因为利益。只要利益足够大,杀人放火,屠灭亲族也经常出现。

至于为何多是弟杀兄,子弑父,大体上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父兄年长,多是既得利益者。

比如唐朝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魏征也向李建成建议过杀掉李世民,李建成也动心了,只不过还没有下决心,出狠手,就被弟弟李世民捷足先登了。

之后,李世民又逼迫父亲李渊退位,将父亲软禁在南宫,自个儿独掌大权。

为何李世民对兄长,对父亲出手能够果决狠辣呢?

还不是因为父亲与哥哥是既得利益者。东西已经到手了,往往奋斗拼搏之心也就淡了。李世民东西没到手,心中没有牵挂,小命还时常受威胁,他自然要搏命一击。

第二个,父亲对儿子,兄长对弟弟的感情一般要深一些,真一些。

所谓虎毒不食子,父亲对儿子即便冷漠,即便有冲突,但是,对儿子多少也会手下留情。就像康熙对自己得二儿子,虽然二儿子不争气,甚至秽乱宫闱,甚至意图谋反,但康熙最终只是将二儿子太子之位废黜,废为平民了事。

真正将亲生儿子干掉,这种父亲有,但是极少。

兄长对弟弟也是一样,李建成是如此,宋太祖赵匡胤就更是如此。为了安抚弟弟,赵匡胤一再推辞对亲生儿子的封赏,甚至不惜将与弟弟对立的宰相赵普罢黜,可接过弟弟赵光义果断出手,趁着大军离开京城,将赵匡胤毒杀。

第三个,地位不同,顾虑也不通。

父亲作为一家之长,自有一份责任。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导儿子,是父亲天生的责任。因此,若是儿子 有错,父亲第一反应都会是教育,而不是直接将儿子拍死。

哥哥作为诸子子长,从小就被教育要照顾好弟弟,要做兄弟的榜样。因此弟弟即便犯错,做哥哥的也大多会宽容。

作为儿子,作为弟弟则不同,他们的地位决定他们从小就是受宠,就是被惯着。在他们看来,得到父兄的庇护是顺理成章,是本应如此。一旦父兄的庇护有失,反倒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有许多哥哥从小关爱弟弟,弟弟长大了却与哥哥反目成仇的故事。

像《水浒传》里的武松,他父母早丧,是哥哥武大郎从小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他从景阳冈回家本来是准备回家看望哥哥武大郎。可是在清河县当了都头后一晃大半年过去,根本没想到去找哥哥。细看《水浒传》就会发现他们兄弟之间感情很古怪。武大对武二的关怀,甚至依恋远在武松对哥哥的感情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