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天敌蝗虫灾害,明朝为治蝗灾,提出“捕蝗虫、掘蝗种”措施

2020-07-24 16:42:34 作者: 农业的天敌蝗

单一的农田生态环境

掘蝗虫种子。掘蝗虫种子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止出现蝗虫复生的现象。

正统七年四月,因直隶凤阳、真定等曾受蝗灾侵害,担心有隐患。所以,设法掘燎,毋遗民患”

官府的救助性措施。经过多次蝗灾后,人们自然积累起了一些应对灾荒的经验。蝗灾之后,百姓往往会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极易爆发社会动乱,所以,官府要安抚百姓,放粮赈灾,积极帮助百姓展开生产活动自救。如:发放农具、农药以提高灭虫效率。兴修水利,减少蝗虫发生基地,种植抗蝗虫的庄稼等。饲养蝗虫天敌如蛙、鸟等。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农业,而当农民受灾后,如果还继续征税,势必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掌权者会对受灾大众实施减免赋税、徭役等恩典,以便巩固自己的统治。

蝗灾的蔓延将会产生诸如流民、民变、土地兼并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灾害期间更会因粮食短缺而产生一系列相应的连锁反应,歉收使得人们生活艰难,衣食无着,出现大量流民、乞丐,社会秩序一度混乱,最终影响到王朝的稳定。

近代社会用飞机喷洒农药

蝗灾本身具有:连续性、季节性、并发性、传染性等特点,治理难度本身就很大。而朝廷在救治过程中,又会有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压力。但总有一些愚昧的官员并没有积极地,按政策去引导百姓解决问题,反而一味地搞迷信祭祀活动,延误救灾的最佳时机,使得灾害泛滥开来。

蝗灾一直是我国历史进程中,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也是农业封建王朝中一个影响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关于蝗灾直到建国后,才真正解决。

参考资料:孟昭华.《中国灾荒史记》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441.

涂斌.《明代蝗灾与治蝗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3.12.

《河间府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宣宗实录》

《明孝宗实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