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丘之战,秦国与齐国的首次正面交锋,谁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呢?

2020-07-25 01:08:39 作者: 桑丘之战,秦

公元前341年,压在各国头上的大山,魏国与齐国的马陵之战中,损失惨重,精锐魏武卒损失殆尽,魏国由此开始衰落,齐国一跃而起,与楚国并称东方强国。公元前325年,秦惠王称王后,在各国的联合绞杀下,魏国已经彻底衰落。天下强国剩下了秦国、齐国、楚国三国,三国在中原各自纠结一票兄弟,打成了一锅粥。

公元前323年,楚军在大将昭阳的率领下,在襄陵击败魏国,夺取魏国的八座城池。魏国倒向秦国,向秦国求援,最后依靠秦国的从中斡旋,楚国才撤兵停战。攻打魏国获胜后,楚国有点沾沾自喜了,觉得自己牛逼得不行了,准备向东进兵,跟齐国掰掰手腕。没想到,还有个比他还着急的西北大汉,看到楚国准备攻齐,风风火火地向韩、魏借道,率先跟齐国干起来了。

此战秦军做足了秀,让天下人看足了戏,首先秦军劳师远征数千里,却想要出其不意偷袭齐国,见过从陕西偷袭山西的,没见过从西安偷袭济南的,这么远的路,风声早传到齐王耳朵里了。秦军先是佯攻阳晋,企图吸引齐军注意力,谁知道这会齐国还没反应过来了。然后秦军从阳晋南下进入齐国亢父,绕道意图直插齐国腹地,此时齐威王才派遣匡章率领齐军迎敌。

秦军赶到齐宋交界的桑丘时,迎头就遇上了匡章率领的齐军主力,两军并没有匆忙交战,而是营造壁垒,扎下营寨。秦军将领,为了鼓舞士气,下令悬赏,谁能够斩获齐威王的首级,封万户侯,赏赐两万金。听了这话,不知道秦军将士怎么想的,感觉是我们将军疯了吧,连魏国那个没落国家的王上首级我们都没想过,现在让我们砍东方大国齐国君王的首级,这不是搞笑了吗。对面的齐国大将匡章就比较老练了,他分析到秦军千里远征,想速战速决,又怕进攻不利,后路被韩、魏两国给断了。所以秦军上下欲进不得,想退又不能,怕被其他国家看扁了,回去得被痛扁,欲哭无泪,心里极其矛盾。

两军对阵,匡章决定首先采取心理战术,让秦军产生骄纵的心理。前期频繁派出使者与秦将沟通,让秦军以为齐军怯战惧战。在两军变阵交锋的时候,匡章借机派部分齐军改变服饰旌旗,混入秦军中,秦军将领也是棒槌,军队越打越多都不觉得奇怪。怕秦军怀疑,不时派出齐军向秦军投降,这下坐实了,秦军越打越多的现实了。就这样造成了秦军内部的成分极其复杂,等待时机成熟后,齐军对秦军发起猛攻,秦军未战而内部先乱,被齐军里应外合打得大败而归,灰头土脸地逃回秦国去了。

匡章在前线对抗秦军的时候,齐威王派往前线的探子理解不了匡章的意图。看到匡章让齐军改旗易帜加入秦军,立马向齐王汇报,“章子让齐军加入秦军”,齐威王听后不予理会。没过多久,前线的笨蛋探子又向齐王汇报,匡章让齐军投降秦军,齐王还是不予理会。就这样,匡章这一波骚操作下来,把齐国朝堂惊了一身冷汗,纷纷向齐王建议派兵攻打匡章。齐王认为匡章是不会背叛自己的,他的行为也不是背叛的行为,所以没有理会群臣。不久后,就传回来了匡章大败秦军的消息,这时大家才发现错怪了匡章,向齐王询问为何能判断如此准确。齐威王就向大家解释了匡章母亲因为得罪他父亲被杀死埋在马棚,匡章不愿意违背已经过世的父亲的意思,将母亲厚葬。像他这样的人,又怎么会背叛国君呢。

此战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发起的一场错误的战争,秦国想以此战来威慑齐国,但是虽然经历了变法,但是秦国在整体国力上,相比于本就富庶的齐国还是有差距的。其次,齐国经历桂陵、马陵之战,俨然成为中原各深受魏国毒害的国家的领军者了。虽然齐和三晋、楚国也都有矛盾,但是自春秋开始,齐国与各国的合作、同盟就远远多于秦国。毫不客气地说,两个国家站一起吼喊一声,站齐国一边的,绝对碾压秦国。再者,魏国衰落后,齐国成了中原文化的中心,齐国的稷下学宫已然成为天下士子心中的圣地,基本可以说天下民心向齐。而秦国更多的是吸引一些寒门士子,而且秦国的用人手段决定,它从来都不是一个大量人才能生根发芽的地方。

其实从这点来看,秦国二世而亡,未必没有道理,其他六国尤其是齐国少犯点错误,统一未必轮得到秦国。秦国善用人才,却未必尊重人才,再过百年,六国未必不能翻盘。最后,秦国远征千里,未能以迅雷之势,迅速抓住齐国的防守薄弱之处,对齐国予以痛击,磨磨蹭蹭,花样百出,反倒出尽洋相,未战已经先败了。秦军远征,更应该和楚军形成同盟,攻击齐军,才能获得想要的成果。关于此战呢,各种史书描述的时间也是差别很大,年份相差多达数十年。个人更认同此战可能发生在张仪被魏国罢相之前,因为此战,张仪在魏国无立足之地,被赶回秦国,合纵的形势又出现转机了,紧接着公孙衍出任魏相,开启了合纵攻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