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们,为什么都争着给先祖守灵?专家:换成你,你也想去

2020-07-15 19:59:22 作者: 明朝藩王们,

引言韩琦在《英宗皇帝挽辞三首》一诗中写道:“一闭皇堂夜,长閒御寝春。守陵来有几,萧索庆宁人。”守陵,即守护皇家陵墓的意思。近年来,随着盗墓小说的兴起,各种有关盗墓电影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众所周知,盗墓者常常选择王孙贵族的墓葬进行盗取,其中皇陵成了“高危墓群”。为了避免被盗,有些皇帝的墓便设置了守陵大臣世代守护。

其实最早按照民间习俗,人死之后需要晚辈为其守夜(守灵)。因此最早皇室宗族去世后,也只是遵循守灵习俗。但随着皇权日益加强,皇帝们不满足于守灵时间过短,想让人世代守护陵墓以防盗贼,由此出现了守陵人。

▲守灵剧照01

最开始的守灵意义在于陪伴死者。大家认为,死者刚刚死去,魂魄还残留人间。只有亲人在身边守候三天后,死者才能安心。后来守灵便成为亲友们聚集在一起抒发缅怀之情的方式,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它不仅传承于民间更为帝王家适用,而且明朝王爷们更是一个个抢着去守灵。这是为什么呢?专家笑言,换做任何人在那个处境里,都会想去的。

说起其中缘由,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明朝的藩王制度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本是个沿路乞讨的和尚。但他识人善用,在众多异姓兄弟的支持下,建立近300年国祚的大明朝。

▲朱元璋剧照

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上台后,虽然把曾经的兄弟们都封了王,但时间一长免不了起疑心。他为了给后人扫清障碍,便残忍地将这些异姓兄弟赶尽杀绝。曾经的淮西勋贵都被朱元璋赶尽杀绝。但他忘了,自己的儿子们也都被分封为王。要知道,自古宫廷祸乱,常常来自夺嫡之争。02

朱元璋儿孙众多,但可惜的是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几个儿子中又选不出后世之君。无奈下,他将皇长孙朱允炆立为太子。这可招来了其他儿子的觊觎之心,尤其是燕王朱棣。

▲朱棣剧照

朱元璋将儿子们立为藩王,本意是让他们帮助大明江山镇守边境,让明朝在朱氏家族的巩固下代代相传。无奈“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藩王们在朱元璋逝世后蠢蠢欲动,意图夺位。其实朱允炆早有感觉,他了解自己的叔叔们不会让自己轻易上位,于是几经思考后,他做出了“削藩”的举动。燕王朱棣本就心中不忿,这一“削藩”顿时令他抓住了机会,得以大做文章。他为了对抗削藩,以清君侧为口号,一路打到京城成为了皇帝,逼得建文帝朱允炆被迫宫中自焚。

朱棣上台后吸取教训,剥夺了各地藩王的军权。其实这还不算什么,朱棣最为狠毒的一招是限制藩王自由。他允许藩王扩建宅院,但严禁其活动范围仅限于王府之中。

▲靖江王府照片

这可把藩王们都憋坏了,就拿靖江王来说,据记载,他所建王府占地面积达275亩,相当于现在18万平方的大豪宅,但即便如此他也常把这偌大王府比作牢笼。曾经有藩王憋不住,请了戏班子来府内连唱三天,聊以慰藉。这王府内的妃子丫鬟们长年没见过外人,看到戏班子来了都争相观看。然而此事也是不合规矩的,可见当时藩王们的生活有多憋屈。03

有人好奇难道如此尊贵的藩王,当真这么没自由吗?那倒也不是,但想要自由就必须用尊贵的生活来换。朱棣在位期间,就发生过一起藩王外逃事件。这位藩王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道士,刚想溜出去透透气,就被人发现了。皇帝知道此事后,呵斥了他一顿,这位藩王还险些因此丢了王位。

▲靖江王陵区

其实,大多数藩王不会选择这种太冒险的方式,因为他们有更好的选择。明朝有个规定是,守灵期间藩王可以自由外出,不受拘束。要知道,先祖陵区往往设置在郊外,荒山偏僻,条件也比较艰苦。但为了自由,藩王们经常是去一次就长达几月甚至几年不回,还经常在陵区附近建起了豪宅。民间百姓也笑称守灵即放风。结语虽然看起来藩王着实可怜,但这些王爷受国家供奉,世世代代不用纳税还占据了大片田土。统治者便是通过供养他们,来换取片刻和平稳定。但这种和平只是暂时的,最终明朝也难逃覆灭下场。

参考资料:

《英宗皇帝挽辞三首》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