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创新:以意附会,米芾书法用笔特点及书法风格

2020-07-26 11:10:30 作者: 继承与创新:

黄庭坚说米芾学献之,“以意附会”,可谓智评。“以意附会”这四个字,最充分体现着书法用笔问题上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它为后世提供了学习书法的一个范例。

正是凭着深厚的传统功夫和“以意附会”的才识,米芾融合并超越了古人,极大地拓展了毛笔的表现力。试以其《虹县诗》、《多景楼诗》等大字行书作品证之。这几通长卷,是米芾最具创意的作品。在这里,米芾时而出以中锋,时而出以侧锋;时而用笔轻快,轻如游丝还坚韧,时而又中锋直下,沉着顿挫不凝滞;其用笔既是顺其自然,更是胆大包天。

肆无忌惮的枯笔横扫,皴擦顿挫,简直骇人听闻,其所造成的苍劲奔放的艺术效果,不仅为书史上所未见,即使比之晚明浪漫主义书法也毫不逊色。可以说,在米芾笔下,毛笔性能的发挥,汉字的空间表现力,书家情感的抒发都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

沈语冰先生曾对这几通长卷作出精彩的赏评:“看《虹县诗》那种把笔直扫,放浪形骸的笔迹,真好比风樯阵马,痛快淋漓;横涂直抹,上下翻飞的笔势,又正如惊龙游云,飘然不羁。加上其用墨或浓或淡,时润时枯,浓似碧海苍茫,淡如众星回月;润则春花带雨,枯则万岁古藤,实在让人莫名诧异,让人跌足长叹。

再看《多景楼诗》那种摁笔到底,贼毫百出,无法无天,无古无我的创造,那种口衔日月,气吞山河,飞扬跋扈,百无禁忌的壮举,使古之披览者,不敢高声作语,今之观赏者,则惊叹失声而已”。即使其相对接近二王传统的《苕溪诗》、《蜀素帖》及大量书翰墨札的用笔也是斩截果断,挥洒自如,欹侧正反,八面生姿。难怪古人叹服:“米老书,如游龙跃渊,骏马得御,矫然拔秀,诚不可攀也” ,“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矣” 。

米老书画俱绝,所作山水风格独具,世称“米家山水”。其书法之用笔也是独步古今,可称“米家笔法”。米家笔法绝不与时人相同,米颠为此颇为自信甚至骄矜,即使在皇帝面前也毫不谦虚:“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书刷字”。

这个“刷”字确实形象地概括出米家笔法的独特之处:一、笔毫平铺,丰满空灵,转折处常翻毫折锋,运笔爽快,顿挫分明, 豪情激荡, 如风驰电掣, 气盛而势疾;二、点画挺劲, 在节奏起伏中, 以快速地平铺摩擦, 使线条具有“涩”的力度与厚度。

独特的笔法造就独特的艺术风格:“竹叶有正背偏侧, 竹枝有长短粗细, 一丛竹子, 从枝到叶, 绝不相同。所以画家画竹, 也运用不同笔法来画出它的不同姿态。米南宫的字就跟画家画竹一样, 用正锋、侧锋、藏锋、露锋等不同笔法, 使整幅字里呈现正背偏侧, 长短粗细, 姿态万千, 各得其宜。这样就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的‘刷字’”。

米芾“刷字”, 与他人相比, 落笔更随意, 运笔更爽快, 天真浪漫, 百无禁忌, 固其书充满自然真趣和浪漫色彩。但是, 原其本意, 这“刷字”两个字应该是米芾对自身艺术风格的概括, 而且是不无夸张地概括。其实, 米芾书法是寓典雅于奔放, 寄平淡于豪情。

诚如赵构所言:“芾收六朝翰墨, 副在笔端, 故沉着痛快, 如乘快马, 进退裕如, 不烦鞭勒, 无不当人意……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 风景自然超逸也”。董其昌深谙米书之妙, 但嫌其“欠淡”,结果, 一味追求“平淡”的董书滑向贵族式的纤弱;而后世只见米书之“刷掠奋迅”者, 则常常流于尖刻狠厉。可见, 项穆们的评价并非全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