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战国四公子,为何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实?军事才能,为国奉献

2020-07-27 18:54:46 作者: 同是战国四公

导语:同是战国四公子,为何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实?从为国贡献和军事才能,分析战国四公子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实

战国风云,诸侯争霸,战争频繁,这是一个大争的时代,人们都说时势造英雄,都说乱世知奸雄,在那样一个争端频繁的年代里,名扬天下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有的人是纯粹的布衣之士,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学问名扬天下,比如说商鞅、张仪、苏秦、范雎等等,这些人都有着自己的学说主张,都通过自己的才华改变了战国时代的格局;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合纵连横,都给战国时代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血液,也让那个年代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值得后来人们去研究。

也有的人,他们本身就出身于王公贵族,凭借自己已有的地位将自己塑造成德才兼备的人,同样也能闻名于天下,出生于战国时代的战国四大公子(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大体就属于这样的人,他们有的人出身于王族,本身就有着财富地位和权利,有的人出身于大贵族,相对于平民百姓他们赢在了起跑线上。

但在后世的传承当中,在很多人心目的认知里,战国四公子只有信陵君是名副其实的,有很多人将它称为战国四大公子之首,本篇文章来分析一下战国四公子,看一看为什么信陵君能够超越其他三个人?

信陵君一生没有污点,而其他三人则不同

首先,信陵君这个人一生当中并没有任何的污点,同样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一生的为人都比较谦和,虽是出身于王族的公子,但无论对待什么样的人,无论他的门客是否拥有权势地位,信陵君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是一个真正的礼仪之人。

春申君曾试图让楚国江山改姓最重要的是,他从来没有做过危害自己国家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春申君就是完全比不上他的,在春申君的故事当中有一个很大的污点,就是意图让楚国的江山改姓。据说春申君有一位门客名叫李园,李园有一位非常貌美如花的妹妹名为李环,李环可谓是才貌双修的,让春申君一见钟情,成为了春申君的爱妾,后来春申君就是听信了这位爱妾的言语,导致了自己的万劫不复。

当时的楚王没有子嗣,楚国的江山后继无人,李环向春申君献计把已经刚刚怀孕的她献给楚王,那么楚王必定会将她生的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继承人,如此一来,将来登上楚国王位的就是春申君的亲生儿子,春申君也就可以真正的把控整个楚国了。

这一个计策可谓是漏洞百出的,但春申君信以为真,果真按照李环的计谋将其献给了当时的楚王,那时的春申君还在做着掌控楚国的白日梦,却不料李环与他的哥哥李园已经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在楚王驾崩之后,春申君的死期也就来临了。

可惜春申君一世英名,曾经孤身一人营救了被秦国扣留的楚王,曾经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让楚国迅速的发展,在楚国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毫不满足,在实施自己爱妾里还的计谋时,他的门客朱英还曾经苦口婆心的劝说过他。

信陵君的门客远比春申君门客有作为但信陵君却不以为,只想自己的手中握有更大的权利,正因如此,一世英明的春申君身上有了不可消除的污点,这让后来人对于春申君广收门客这件事情有了不同的看法;战国四大公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广收门客,那个时候门客三千是门面也是实力,但与其他三个人不同的是,春申君的门客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为,只有一个朱英曾经对他进行过劝谏,还因为他的不理不睬而远走他乡。

相比于平原君的毛遂自荐、信陵君的窃符救赵、孟尝君的冯谖弹铗,春申君门下却没有任何的实际作为,这不仅让后来人认为他之所以广收门客,只不过就是为了炫富,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同样的情况,在信陵君身上就没有发生,信陵君待人谦和,为人低调,从不彰显自己的财富,又切实的为魏国的发展进行谋划,同时也为曾迷恋过朝堂的权力,这也让信陵君这个人加分不少。

信陵君为魏国做出过巨大贡献

第二个就是信陵君确实是为魏国的生存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而其他的三人却未曾有过国家方面的贡献。信陵君的窃符救赵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在这一事件当中可谓是波澜起伏的,信陵君抛却了自己的荣辱窃取魏国的虎符;这一行为不仅是保全了赵国这一诸侯国,更是避免了唇亡齿寒的事情发生,间接的维护了魏国的生存发展。

信陵君窃符救赵,直接保存赵国,间接保护魏国,维持合纵联盟同时,赵国的安定生存也让合纵联盟没能够土崩瓦解,我们都知道经过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的赵国,是山东六国当中军事实力最为强盛的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家哪怕经历了长平之战的失败,也一样能够与秦国再打一场邯郸之战,军事实力可见一斑。

也正是赵国这样的军事实力让它成为了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没有人知道,如果一旦赵国灭亡,那么山东六国将蒙受怎样的损失和灾难?所以保全赵国也就是在保全山东六国的统治,可惜当时的魏王不明白这一点,只想偏安一隅,对于自己邻国的危险袖手旁观。

殊不知这只会让更大的危险兵临城下,好在信陵君对魏国的生存有着自己的谋划,也好在他没有贪恋在魏国的权势和地位,那怕是后来他被困在赵国十年之久也没有因为一己的荣辱而失去拯救国家的机会。

平原君崇尚强辩,是长平之战的间接诱导者同样的,我们在其他三个人身上,就看不到这样对于国家的贡献,尤其是在平原君身上;在战国四公子当中,平原君算是排在最末的,那是因为平原君这个人比较崇尚的是强辩,也就是说喜欢门下的门口去辩论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这其实是当时照过盛行的一种风气,要不然逞口舌之辩的蔺相如,也就不会再赵国拥有那么高的地位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