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碧水青山0
如今,因《三国演义》的影响,“刘皇叔”几乎成为了刘备的专用名词。
事实历史上,没有刘备自称“刘皇叔”,也没有人说他是“刘皇叔”,甚至没有刘备是“刘皇叔”的这个词!
一、远亲不能称“刘皇叔”(1)宋代的热门话题
宋代苏轼有一篇上表的《辨举王巩劄子》奏章。
元佑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札子奏:...巩上疏论宗室之疏远者,不当称皇叔、皇伯。虽未必中理,然不过欲尊君抑臣,务合古礼而已,何名为离间哉!
即,1088年,苏轼给宋哲宗赵煦说:知海州王巩上疏,说皇家宗室的远亲,不应当称为皇叔、皇伯。王巩所说的道理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他只不过是:为了尊重君王,抑制皇室宗亲的臣子过于抬高自己的身份,只是建议需要符合古代皇室君臣之礼而已,怎么能说王巩的谏言是对皇室的挑拨离间呢!
当时,由地方官王巩上疏的“疏远者,不当称皇叔、皇伯”建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得到宰相司马光的支持。
(2)苏轼所说的五服制度“古礼”
苏轼所说的“古礼”,是五服制度。也是如今人常说的“五服之内为亲”。
五服,即以父宗为主,从高祖开始,依次再是曾祖、祖父、父、自己,凡血缘关系包括自己在内的五代,即同是一个高祖的子孙,是同一亲族。五服之后,即从第六代开始,叫出服,或出五服。则不是亲族,只属同姓。二、汉献帝宗亲多如牛毛
苏轼、王巩是北宋末期,离汉献帝900年。汉献帝时代怎么样呢?因有儒家五服制度的“古礼”,汉献帝时代也不可能认远支宗亲为皇叔。
(1)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
刘备,汉孝景帝刘启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而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都是鲁恭王之后。鲁恭王刘馀,是汉孝景帝刘启第四子。
汉孝景帝刘启第十子为汉武帝刘彻。(2)镇南将军、荆州刺史刘表
《后汉书·刘表传》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鲁恭王之后也。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与同郡张俭等俱被讪议,号为“八顾”
刘表,也是西汉孝景帝刘启第四子鲁恭王刘馀之后,人长得高大潇洒,性格温厚,当时知名度很高,名列“八俊”。任荆州刺史,恩威并用,群民悦服。还开经立学,爱民养士,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在荆州二十多年,为官清廉,政绩斐然,死时家无余财。(3)幽州牧刘虞
《三国志·引<吴书>》:虞,东海恭王之后也。
东海恭王,东汉王朝开国太子,光武帝刘秀的长子刘强。
刘虞,是从县户曹吏做起,一贯“治身奉职”,后召为孝廉为郎,又一步步累迁至幽州刺史。“甚得东土戎狄之心”(很是被东方边境的少数民族信任)。后因病回家休养,与乡里同甘共苦,与官方“共恤”百姓,“不以名位自殊,乡曲咸共宗之”(不认为自己身份特殊、而显摆高高在上的身份,家乡官吏百姓都敬重他,以他马首是瞻)。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期,因汉献帝是董卓所立,也被董卓控制住了,袁绍、韩馥认为“虞,宗室知名,民之望也,遂推虞为帝。”(刘虞根正苗红,是正儿八经的刘汉皇室血统,威望也非常高,于是建议大家共同推举刘虞接替汉献帝。
刘虞明确拒绝了袁绍、韩馥等人要求他在北方称帝的要求。
故而,当时的刘备,无论怎么比,也比不上刘虞、刘焉、刘璋、刘表等人的才德威望与政绩,所以,无论如何轮不到刘备被称“刘皇叔”。或者说,不可能只有一个刘备是“刘皇叔”。
再细想,皇帝攀扯那么多与祖宗八代都没有关系的刘皇叔干什么!
(3)家礼与君臣之礼
皇帝的皇叔、皇爷爷、皇祖宗多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公开场合,正规场合,毫无疑问,是皇帝为尊。但皇帝也得尊老爱幼,有时也得私下行家礼。
《史记》:齐王,孝惠帝兄也。孝惠帝二年,齐王入朝。惠帝与齐王燕饮,亢礼如家人。
即,刘邦的庶出长子——齐王刘肥,是汉孝惠帝刘盈的哥哥。前195年,齐王刘肥进京入朝,刚刚当了皇帝的弟弟,在兄弟见面的聚会宴饮吃饭时,就实行一个对君王,一个对长兄的对等礼节。
故而,从刘邦到汉献帝,四百多年,如果天下刘姓,隔三差五,跑几个人去翻族谱,
别说翻出刘皇叔,就是给汉献帝刘协翻出一堆刘皇爷爷、刘皇祖宗也不稀奇。
那么,只是每次行家族礼节,就会把汉献帝累个半死。三、历史上刘备结识人的原因
刘备结交人,不是靠“刘皇叔”这块犯忌讳的招牌,而是靠豪爽、雅信与英雄之气。
《三国志·先主传》: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即,少年刘备为人大气豪爽,也喜欢结交豪爽侠士,许多年龄相仿的少年都纷纷跟着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