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联解读: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2020-07-29 06:41:18 作者: 名联解读:异

[师云斋视点]羽 白: “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这是成都武侯祠正殿上的一副传世经典名联。之所以称其为传世经典名联,是因为自从这副楹联在成都武侯祠出现之后,便被人们广为流传开来,尤其是被一些研究习凿齿的学者所耳熟能详,且在见诸各种媒体上的所有关于习凿齿研究的文章中,几乎都会提及到这副楹联,甚至是“言凿齿必提此联”。然而,关于这副楹联的撰书作者及其由来,却一直被人们鲜为人知。

世人一定以为,如此一副传世经典名联,无疑是出自一位古代先贤或近代名家大儒之手。但据笔者查阅相关料追溯考证,此联乃近人钟瀚所撰并手书,其年代并非久远。钟瀚,又名开瀚,字子沧,成都郫县大和场水巷子人,生于清光绪十年(即1884年),卒于1956年,享年72岁。其早年毕业于成都优级师范学堂,先后任郫县第二高小教员、第一高小校长。1920年筹建郫县初级中学,其后又在成都创办离山中学,并自任校长,后又改任成都石室中学国文教员达十年之久。尽管是一般的小学或初中教员,钟瀚的学识却很广博,不仅精通史学,擅长诗文,而且写得一手好书法。他的诗歌和文章,既富有社会现实内容,又具有批判锋芒。而他的书法则师承魏晋书法家钟繇,并深得其精髓,常说:“吾先世有钟繇也。”可惜,钟瀚的诗文著作,如今大都散失。“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候。”一联,则是他现存为数不多的撰书作品之一,并因此而留名后世。

然而,尽管这副楹联流传非常广泛,且在诸多当代史家文章中频频出现,但如果我们没有研读相关史料的话,则无法理解此联的真正含意。譬如,在成都武侯祠正殿,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副楹联?联中“习凿齿”又是一个怎样的人?钟瀚为什么称他是“异代相知”?“千秋同祀武乡候”又是何所指呢?笔者以为,要真正弄清这副楹联的内容、所指和历史渊源,我们又还得从习凿齿其人其事说起。

习凿齿,字彦威,号半山,现江西省新余市欧里镇白梅村人(其原藉湖北襄阳,白梅乃是他后半生隐居和子孙繁衍之地)。其生于晋成帝咸和三年戊子(公元328年)八月十三日午时,义熙八年壬子(公元412年),享年85岁,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史学大家。据《晋书》记载,习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能文著称,尤其是史学才能非凡。他除了官至荥阳太守、荆州刺史主簿和累升“别驾”,而且诗文著作等身,更以一部煌煌巨著《汉晋春秋》(五十四卷)和提出“越魏继汉统论”,而成为中国史学上一位光昭史册、名垂千秋的人物。

所谓“异代相知”,是称习凿齿为诸葛亮的异代知己(习凿齿与诸葛亮相隔近百年),缘于刘备与曹操孰为“正统”之争。那是在习凿齿作《汉晋春秋》之前,即汉末三国时期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陈寿,写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国志》。该书所记载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纷争的历史,并按《魏书》《蜀书》《吴书》顺序而编,显然曹魏成了三国的首要了。不仅如此,陈寿还将曹魏的国君,以只有帝王才享有的“本纪”来叙写。如曹氏统治的政治人物曹操、曹丕,便是以《武帝纪》和《文帝纪》出现,而对刘备、孙权则分别以《先王传》和《吴王传》来处理,这就鲜明地形成了陈寿“曹魏为正统”观点。然而,到了东晋时期,习凿齿在他的《汉晋春秋》里,则一反陈寿尊曹魏为正统的观点,提出“晋宜越魏继汉统”论,视曹魏为篡逆,刘备为正统。认为晋虽受魏惮(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但应继承汉祚,否则晋朝国统不正。

同时,习凿齿对诸葛亮更是推崇备至,除了在他的《汉晋春秋》里收入了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还专程前往隆中凭吊诸葛亮的故宅,并写下了传世名篇《诸葛武侯宅铭》,铭文全文虽只有八十个字,却精辟地论述了诸葛亮一生志在中兴汉室,追求统一大业的丰功伟绩;也赞颂了诸葛亮公正无私,执法严明,功在国家和造福黎民百姓的高尚品格。同时,也正是因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和“越魏继汉统论”的提出,以及他对刘备、诸葛亮等人的推崇,才成就了《三国演义》的成书。因为习凿齿在他的《汉晋春秋》中叙评三国史时,始终坚持“蜀汉为正统,魏曹为篡逆”这一观点,虽然在北宋一统中华后,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又尊陈寿观点扶曹魏为正统,但到南宋朱熹复挑起二者孰为正统之大论战,并成功地一改旧制,“以凿齿言为宗”再次秉承习凿齿的“晋越魏继汉论”,重尊蜀汉为正统。从而,习凿齿这一史学观一直绵延数百年,并在《三国演义》里达到一个巅峰。因为《三国演议》正是遵循习凿齿“继汉统论”这一观点和基调,将刘备一方推上正面,而将曹操一方推向反面,从而有了刘、曹两大阵营的忠奸之分。因此,蜀汉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二人,能被后人同祀膜拜而共享千秋香火,实在应该感谢这位东晋史学宗师习凿齿。所以,称习凿齿为诸葛亮的“异代相知”,实不为过。

武侯祠作为纪念中国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在北伐途中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城南),时年54岁。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其生前曾被封“武乡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便尊其祠为“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成都老南门外的武侯大街,至今近1600年的历史。该祠始建于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李雄为纪念诸葛亮而建于少城,唐朝以前迁往成都南郊,与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为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搬进汉昭烈庙内,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再次重建,以前后两大殿分祀刘备与诸葛亮,形成了君臣合庙的特有格局,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这便是“千秋同祀武乡侯”之说。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