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遗址发现,四十万赵军被活埋?专家称理解错了

2020-07-18 11:05:08 作者: 长平之战遗址

长平之战,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因历史久远,对其战胜的时间有两种说法,有说是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另一种说法是发生在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战争,秦昭襄王用白起攻下韩国的野王,上党岌岌可危。为使上党不被秦国占领,郡守冯婷将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命廉颇镇守,秦国欲攻占上党,以失败告终。

赵括

为此,范雎对秦昭襄王提出反间计,秦昭襄王采纳,此计让赵孝成王把廉颇换成了赵括。秦昭襄王见计谋成功,遂命白起为主帅。

白起到达前线,制定一番作战策略,先命一军佯装败退,赵括见此,率大军奋起直追,不料想,入了秦军圈套,被埋伏好的秦军截为两段,被包围四十余天,多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赵括中箭身亡。

白起

没有将领的赵军,斗志全无,全部放下武器投降,等待的他们,是白起坑杀与屠刀,四十余万人,无一人幸免于难,至此,长平之战结束。

为什么会突然讲长平之战呢?

因为在前几天,山西晚报有这样一则新闻被报道出来,在高平市,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被当地农民发现,经过当地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与文物部门人士在现场进行勘察,发现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0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

这场长达三年的战争在高平这个地方留下很多遗迹,与长平之战有关的地名和村名有470个之多,与这场战争有直观关系的地名和村名就不少于400个,其中,南王庄、谷口、王降、王何、企甲院、箭头等村的所在地,都是当年长平之战的核心战场,这些村子的名字就是对长平之战最好的铭记。

其中,南王庄与王降村相邻,和谷口等村接壤,在此处有一条河道,当地为称为王降河,原属于丹河一条支流。根据专家所说,“这条河道也是谷口、王降通向南王庄的古道。唐代李隆基就是沿着这条古道前往潞州就任的。如今,在南王庄村南的谷口村,有一座“骷髅庙”,就是李隆基为祭奠长平之战被白起杀死的40万赵国将士冤魂而建。”

而通过查阅高平相关历史文字记载也能够得知,关于长平之战尸骨的发现,自古有之,宋代运判马城曾“以前后左右沟壑数十里暴露之骸毕集而掩葬”。

金代高平县令王庭直将“岸崖颓裂,露骨数车……尽载于坟围”。

明代高平县令许安遇将高平城附近之骨骸掩埋后,刻“掩骼记”碑立于城南关。

而进入新旧世纪交替的年代后,埋有大量尸骨的尸骨坑仍屡次被发现。

1995年,在高平市永录乡将军岭下发现并发掘保护了“一号尸骨坑”,累累白骨直观地让后人感受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惨烈。

2011年5月初,在高平市永录乡后沟村附近,一处长平之战遗留下的200多平方米的尸骨坑遗址被发现。另外,在丹河西岸的寺庄镇柏枝庄村,也发现了尸骨坑。

为何从古至今,都能够发现长平之战的尸骨呢?

有一种说法,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军俘虏,并没有专门挖掘能够填埋赵军尸体的深坑,而是以就近原则,将尸体抛入附近的沟渠,或其他地势低洼的地方草草掩埋,在尸体上覆盖薄薄浮土,甚至还未能够把尸体完全盖住。而且,四十余万赵军,也并非都是在一个地方掩埋的。

但是,这次在南王庄发现的这处裸露出来的尸骨层,却是埋葬在距离土崖顶部地表2米多的深处,不能算薄薄浮土。

对此,有关专家推测,可能是在2200多年中,受雨水冲刷,或河水改道等原因的影响,大量的坍塌的泥土覆盖其上,日积累月中,才形成了这样的深度。

参考资料:

1.《史记 ● 白起王翦列传》

2.《上党记》

3.《山西晚报》

4.《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