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耻,刘邦一生无法洗刷,为何仅3年,李世民便能生擒颉利?

2020-07-18 16:38:13 作者: 白登之耻,刘

公元前200年,刘邦已经当了7年大汉皇帝,结果这时,韩王信叛变,勾结突厥,围攻太原,刘邦如何能忍,率30万大军,御驾亲征,一路追至大同平城,为了不让匈奴逃脱,刘邦不顾劝阻,带着先头部队,轻装上阵,结果在白登山被匈奴人层层包围,幸亏手下谋士陈平献上“美人计”,刘邦才侥幸活了下来......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公元209年,此时朝代更替,已经到了唐朝,3年前,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着老爹李渊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同样志得意满,然而,李世民此举,却引起突厥颉利可汗不满,听说中原王朝政局不稳,带着1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了过来,攻打原、灵,包围凉州,进而侵犯泾、原,直逼渭水,无奈之下,李世民只能御驾亲征,在渭水之畔,与颉利可汗签订了耻辱的“渭水之盟”!

无论白登山之围,还是渭水之盟,对于刘邦和李世民来说,都是一生耻辱,然而,李世民仅仅用了3年时间,便将渭水之盟的罪魁祸首颉利可汗生擒,圈养在长安,而刘邦终其一生,都没能洗刷白登之耻,死后还害得吕雉被矛盾单于羞辱,为何李世民能雪耻,而刘邦却不能呢?原因有三,最后一点很无奈!

原因一:李世民志在扫除外患,刘邦忙于平定内忧

渭水之盟,唐朝已经建立11年,此时的唐朝,在李渊手中,基本上已经消除了所有的内患,而李世民是在公元206年登基称帝,经过3年的努力,到颉利可汗进犯之时,已经将朝堂牢牢掌握在了手中,可以说,国内基本上没有敌手!

而刘邦就不同了,汉朝建国之初,势力错综复杂,异姓王数不胜数,而登基称帝的刘邦,已经54岁,在汉朝,这已经算是高龄,刘邦的第一要务是铲除国内异己,消灭韩信、消灭彭越,消灭英布,甚至连最忠心的小弟樊哙,都没打算放过......

刘邦忙着杀大臣,哪有精力对付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冒顿单于?而李世民就不一样了,国内安定,登基之时年仅29岁,正值壮年,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光,不要说颉利可汗惹了他,就算不惹,李世民就能任由他逍遥自在?

一个志在铲除外患,一个凭死解决内忧,这是李世民花3年时间便能一血前耻,而刘邦一生无法洗刷耻辱的根本原因!

原因二:时局不同,将士心态不同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可以说,李世民称帝,是一个新政权的开始,新朝伊始,一切都是全新的,李渊时期的老臣,想要又富又贵,那必须想办法获得李世民的认可,参与玄武门之变的那些人不用说,必须抱紧李世民大腿,李世民倒了,他们就是乱臣贼子,必须支持,而像投降过来的魏征,薛万彻等人,则需要在李世民面前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也得努力,像李靖这种,在玄武门之变,持观望态度的人,更需要证明自己的忠心,因此,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可以说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个表现的机会,谁不是嗷嗷往前冲?一个颉利可汗,哪里能够抵挡想立功想的发疯的大唐臣子?

而刘邦时期就不同了,首先,经过多年征战,手下臣子,该捞军功的,基本上已经老足,刚刚建立了新国家,享受,才是第一位的,而且,当时刘邦已经开始着手铲除异姓王,臧荼、张敖、韩王信被废杀,过大的功劳,已经成为大汉勋贵们的催命符,这个时候,谁还敢当出头鸟,蛰伏起来,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谁会为刘邦出头?

原因三:韩信已死,李靖尚存

汉朝有位战神叫韩信,唐朝有位战神叫李靖,韩信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可以说,刘邦有一半天下,都是韩信帮忙打下来的,而李靖,也不比韩信差,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凭军功成为大唐武将第一人,然而,二人结局却截然不同,韩信被吕雉带着一帮妇人,用棒槌活活敲死,李靖虽然也受到猜忌,但依旧有机会领兵出征,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又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而李世民之所以能够生擒颉利可汗,恰巧便是李靖的功劳,假如刘邦能牢牢掌控韩信,让韩信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命,在临终之前,让白登山之围的冒顿可汗,给自己在皇宫跳舞,也不是不可能!